达义法师文章-----处变不惊

 

发布: 2014-07-08 18:49:00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有些人,心情容易紧张,每当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立即心烦意乱,浮躁紧张,不知所措。这类人的性格特征是容易焦急暴躁。其实,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人的心不管遇到什么样外境的影响,都要保持头脑冷静,处变不惊,这样才可能超然物外,收放自如。那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祸福相依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褔兮祸之所伏。”福与祸其实是没有永远的固定,而是循环轮转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福享尽了,祸亦如影随形而至。正如我们将存放银行的钱不断取出用,终有一天我们会从富人变成穷人;当我们看到银行账户余款为零的时候,心里着急是没有用的,这于事无补,唯一应该做的事是尽快赚到钱,把银行存款余额尽快补足,这才是应变危机的关键。否则只知道银行存款花光了,而不知道设法补救,我们说这样的人不够智慧。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间上,我们随时随刻都会遭遇到危机的来临。俗话说:“有危机才有转机”,世上好多成功的大企业家,都是在一个个的危机中,取得随机应变而扭转乾坤的。

 

  因此,智者在危机中往往能找到发展的机会,唯独愚者才经不起事物的考验,而自告失败。所以,危机不一定不好,古人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都是鼓励我们处变不惊的道理。

 

  世上的事情往往因祸得福,同样的,当我们处在春风得意的顺境时,要常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而是要居安思危,因为福与祸,两者是在不断地交替转换,人生的一切都是在无常变化中。正如庄子说:“生死、得失、穷达、贫富、贤不肖、毁誉、飢渴、寒署等等都是事物的变化”。既然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老是紧张又有何帮助呢?由此可知,做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不如做一个开朗豁达的人,这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更有帮助。

 

坦然面对

 

  人生的种种吉凶祸福,不是莫名其妙说来就来的,这是由于我们在过去世中,所造诸善恶业的因缘报应,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既然以前愚昧无知造下各种的业因,现在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已经无法挽回了,在这个时候,该受的就应该坦然面对,并以平常心来承担一切果报,就像人们对老病无法抗拒,只有随顺因缘,坦然地去接受。

 

  其实,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无常地变化,正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年年如是,循环不息;又如人有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人的遭遇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人的能力可以摆脱得掉。就像天要下雨,海水因风起浪一样,谁都无法阻挡得住,如果我们对世间种种人、事、物的爱憎有过多取舍的话,那么生活中的快乐时光就十分有限,会被外境所干挠而患得患失,被外缘牵着鼻子走,活得不自在。

 

调整情绪

 

  凡遇事容易紧张者,大都是胆子小,担心出问题,出了问题以后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如何消除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是当务之急。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第一种方法是静坐,每天早晚各一次,静坐十分钟,调好自己的呼吸,不快不慢,心念要集中,心境始终保持一致,没有第二个念头,如果能经常这样做,心能安定不动,遇事亦能保持冷静。

 

  第二种方法是学会放下,告诉自己做事只要尽心尽意去做,如果真的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则随缘随份,不要太过勉强;所谓尽了人心,听天由命。凡事不要期望太高,做事只要尽心就好了,否则便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结论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其性格应该是充满自信和豁达的,因此,不管遭遇到再大的事情,心都不乱、意亦不烦,保持头脑清醒去思考如何去面对它,将遇到的逆缘转化为事物发展的契机。因此,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不但在顺境中可以操控自如,在逆境中也应该得心应手,这就是佛教所讲的化烦恼为菩提(觉悟)之意,亦是成功者与失败者最不同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