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胜会要义(肆 名称诠释)

 

发布: 2014-07-15 17:35:10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湛山精舍   

 

  在打水陆时,一般在启建法会的寺庙现场前面,高立一幅长有二十四公尺,宽一点五公尺,上面书写着「启建十方法界四圣六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之幡」的水陆旗幡,让周围的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看得到。上面说过,从古至今称为「水陆会」、「悲济会」、「水陆道场」的水陆法会,只是个简称,全称应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这是中国佛教各种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法事。

 

  什么叫做「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一、法界

 

  「法界」,是梵文Dharma-dhatu的音译,从广义而言,泛指一切有为和无为之诸法。在大乘佛教里,也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我们的佛性,其含义有多种。倘若以现象与本体而言,法界的涵义可分为:

 

  就事相方面来解释,「法界」,是指世间一切万法。每一法界,皆因各自有其体性的特色与不同的因缘果报,而分界各有不同,由此构成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事法界,是指有生有灭、有差别的事物现象,以及一切众生的「色、心」诸法。

 

  各法界的差别,各有分齐,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全都统摄于事法界之中。从各事相差别的分齐而言,佛教将有情众生分为十类,就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四圣,以及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凡,总称为「十法界」。

 

  就理体方面来说,事法界诸法之现象,虽然形相各有差别,名异而其体性为一,各法界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佛性、法性、实相等,则是同于一理,真心是常住不变的。这与天台宗智者大师从绝对的法性理体,来观察诸法实相所说的「一心法界」、「事造三千」、「理具三千」的妙理相同。

 

  「一心法界、一念三千」,是指十法界众生在自性上,本是具足佛的智慧德相。但每一法界,亦皆具有其他九法界的善恶性德。比方说,当我们一念清净心生起时,便是在佛的法界里。又,当我们现前的一念心生起贪、瞋、痴,就是堕进了地狱、饿鬼、畜生等法界去。所以古德有说:「十法界,不离当前一念心。」据此,在天台宗的「化法四教」之圆教,也就说明了众生的真如理性,本来是具足四圣六凡、三千迷悟诸法之道理。十法界的每一个法界,是界界互具,称为「理具三千」。

 

  既然一切事相皆是唯心所造,都是由因缘所生,所以诸法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然而,诸法虽本皆缘起性空,但当随顺因缘聚会时,真空生妙有。幻有的假相,又是历历宛然存在的,这便称为「事造三千」。由于一切现象界的真空和假有,互具互融,于理与事并观,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事理无碍,相即相入,这就是事事无碍,达到佛智的最高境界。

 

  所以,「法界」,是指诸佛菩萨与众生本性是平等,亦称为「一真法界」。不论是六道众生的法界,或是诸佛菩萨圣者的法界,本性是平等且理常一致的。即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二、圣凡

 

  「圣凡」,是指十法界里面的四圣六凡。 「四圣」,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圣者;「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圣者,是超越了三界六道轮回之苦,他们到娑婆世界来,是承愿力而来的。而我们六道众生,则是随着业力的推动,而到这个世界来。圣者,也会随着愿力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或到这个世界来,来去自由,度化众生。所以,佛、菩萨、声闻、缘觉,称为「四圣」。

 

三、水陆

 

  宋代宗赜法师认为,水陆法会源自焰口施食法,并说《救面然饿鬼经》中所说典故,「是水陆因缘最初根本,然未有水陆之名也。」

 

  「水陆」一词,最初见于宋代遵式法师所撰的《施食正名》之中。遵式法师(公元9631032年),字知白,俗姓叶,宁海人。少多灵异,生七月即能从母称观音名。稍长,潜往临海东掖山,从师义全出家,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十八岁落发,年二十往天台山禅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随守初律师学律,继入天台国清寺,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之道。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趋回明州天台十六祖宝云义通讲席,尽其奥秘。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居十二载。四远来归,弟子恒千数人。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赐紫服,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示寂,寿六十九岁,谥号「法宝大师」。南宋时,三次追赠加谥「忏主禅慧法师」、「圣应」、「正觉」等号。遵式法师所撰忏仪甚多,有《金光明护国仪》、《往生净土忏仪》、《法华三昧忏仪》、《请观音忏仪》、《炽盛光忏仪》、《小弥陀忏仪》等,故世称「百本忏主」。另外,还有《金园集》、《天竺别集》等著作,以及《采遗》、《灵苑》等诗集行世。

 

  遵式法师在《施食正名》中说:「吴越诸寺多置别院,有题水陆者(中略),有题斛食者(中略),有题冥道者」,说明水陆与冥道为同一仪式的不同名称。前面谈及施食饿鬼的故事,除了前面说过的《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还见于《涅槃经.梵行品》。另外,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受斋轨则》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说明印度佛教中早有此法。但与后来水陆法会相关的,为唐代实叉难陀译和不空译《救拔焰口经》,因此中曾说施食陀罗尼。

 

  遵式法师在《施食正名》中认为「水陆」一名出现,即与此施食密典有关。遵式法师说:「水陆者,所以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谓也。」意思是说,布施给婆罗门以及诸仙之食物,应该投入洁净的流水之中;而布施给饿鬼的食物,应该投放在净地之上。由此可见,布施投食之处所,是按照密教施食方法而有「水陆」之名的。

 

  「水陆」,也是指水、陆、空三界众生居住受报之处。打水陆,不仅是超度水里的众生、大地上的众生,还有空中的众生。但为什么不显示「空」字在其中呢?因为空中飞行的众生,也须依陆地而栖息,所以统称为「水陆」。

 

四、普度

 

  「普度」,是指度化六道众生,使之解脱饥饿之苦。我们常常讲普度或普门示现。什么叫做「普门示现」呢?观音菩萨普门示现,度化众生,不只是用一个方法,是「因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例如,你喜欢念佛的,就教你念佛;你喜欢坐禅的,就教你坐禅;你喜欢持咒的,就教你持咒;你喜欢持戒的,就教你持戒。所以,作为一个行菩萨道的佛弟子,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广修一切法门,广学无量法义,我们才可以帮助不同根器的人,共成佛道,离苦得乐,这就叫做「普门示现」。 「普门」,就是示现很多不同的法门,让大家可以得度。 「普度」的意思,就是指度化六道众生,让众生得解脱身心的痛苦。

 

五、大斋

 

  斋戒,本属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斋」,乃「齐」古今字。 《周易.系词》曰:「洗心曰齐」,本有肃穆、恭敬义。 《礼记正义.祭义第二十四》认为,周礼大祭前,通常需要斋戒十日,包括七天的「散齐」和三天的「致齐」,即所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其中「散齐」要求「不御、不乐、不吊」,这便是所谓「戒」。 「斋戒」一语,在翻译佛典时被借用。

 

  佛教的「斋」,译自梵文,意谓「净化的禁食」,本是古代印度宗教中半月一次断食,以净化身心的集会。后来佛教将其纳入作为一种修道行事。早期输入中土的斋戒,主要指「八关斋」,这是在家信众皈依佛门具有标志性的活动。其中八项规定,除了「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外,还有不坐高广大床、不视听歌舞、不非时食(过午不食)。前七者为「戒」,后一项即为「斋」。 「八关斋」,在晋代已经流行。持八关斋可以是一昼夜,也可以是每月当中的某几天或更长时期。最为流行的是月六斋,即在每月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持斋。后来梁武帝倡导实行断酒肉的戒律,素食成为中土持斋的规定,因此「吃斋念佛」,也就成为在家信众修持的主要内容,普及社会,影响很大。

 

  此处所说的「大斋」,是指不限制的普施众生饮食。由此可知,水陆法会是一种广结善缘,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法会。

 

六、胜会

 

  「胜会」,是指法施的意思。除布施众生饮食外,又有诵持咒语之法施,令受苦的众生开智慧,从而明白到堕落恶道去的根源,就是由于众生在过去世生中,曾种下了贪、瞋、痴的恶因,现在才招感堕三途之苦。三恶道的众生,得到法施的甘露法水滋润,心开意解后,就会振作起来,改往修来,广行善业,培植善因善果。所以,「水陆大斋胜会」,并不是普通的法会,而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会」。

 

  那么,「会」又是什么意思呢? 「会」者,聚集之意思。就是救度者与被救度者,同聚集于一堂。不论三恶道众生,乃至所有受苦的众生,跟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在一起。所以,在水陆法会有供上堂斋,也有供下堂斋的佛事。在水陆法会中,我们不仅要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等圣贤,同时也要下供三恶道及六道的众生。不论是圣人、凡人,快乐的、痛苦的,都聚集在此坛场,济济一堂,集饮食与佛法在一起,所以,名之为「会」。同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借着启建水陆法会普度大斋之功德,超度在六道里面受苦的众生,使他们离苦得乐,趣入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