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胜会要义(拾陆 佛事内容- 内坛佛事程序二、奉供上堂)

 

发布: 2014-07-15 17:34:10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湛山精舍   

 

5. 奉供上堂

 

  我们把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天护法,都请到这个坛场来,请他们慈悲开示。接下来,我们要供养了。斋主长跪桌前,奉献香、花、灯、宝、衣、法等六尘妙供。

 

第一,供香

 

  在古代,香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点了香以后,能够净化周围的环境,也能让心安定下来。佛教通常是用檀香和沉香。檀香,是我们在初一、十五上香的一段一段小小的木枝,它是由一整块檀香破开成的小木枝。嗅闻后,会觉得身心安定舒服。更好的是什么香?就是沉香。沉香,是朽木中的舍利,当大树倒下来后,浸泡在水里面,不断的被流水冲洗,腐烂的木头被水冲走,大树里面的油脂,浓缩在黑色晶亮的未腐朽木中,这就叫做「沉香」。沉香,香品高雅,稀有难得,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众香之首。燃烧沉香的时候,整个环境散发出清雅舒适的氛围,是供佛的好香。 

 

  现在市面上有好多商品香,还有用化学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香,点起来有香的味道,但闻久了会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供佛最好用真正的好香,不需贪多,只要一点点表示心意,燃点起来,整个环境便截然不同,感觉格外安定舒服。

 

第二,供花

 

  供花,就是把世上最美丽的花,拿来供佛。把最好、最美的,献给慈悲伟大的诸佛菩萨,表达我们的心意。

 

第三,供灯

 

  一般佛教寺庙里面都有点灯。例如,油灯或蜡烛灯,代表着光明与智慧。

 

第四,供宝

 

  「宝」,包括金、银、琉璃、砗磲、玻璃、赤珠、玛瑙等七宝。在水陆法会里面有献宝,就是把自己收藏最珍贵的各种各样宝石,献供给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和诸天护法,表示我们的诚意。

 

第五,供衣

 

  献宝之外,还要献衣。献衣,在佛教里也是很重要的供养。除了为诸佛菩萨献衣,在法会里常常有供养出家人的衣袍。例如,供养戒衣、海青、长褂、短褂。水陆法会中,也都有供养僧衣。

 

第六,供法

 

  《行愿品》里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各种供养里,不但有物质的供养,还有法供养,而且在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是最重要的。我们众生在生活当中虽然物质很丰富,但是不管赚了多少钱,还是一样有烦恼、有杂念。唯有得到佛法的利益,心里拥有真正的欢喜,而不是世间物质换得的短暂快乐所能相比的,因此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举个例子说,如果你现在看到一个穷人没有饭吃,你拿给他几块面包吃。今天给他,明天给他,后天也给他,再过几天,如果你不给他面包吃,他依旧要挨饿。对这样的人,你最能够帮忙的是什么?要启发他,坚强地站起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现在的贫穷、痛苦,最究竟的是以佛法来启发他,让他了解,人人有佛性、有智慧,不要放弃自己,要努力奋发。如果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听你的话去找份工作,以后便可以慢慢脱离穷困了。用物质来帮助别人,只是一时;但用智慧来帮助别人,则是生生世世的。倘若他有机会能够听闻佛法、了生脱死的话,就更加殊胜了。当你慢慢去体悟,不论诵经也好,修禅也可,念佛也好,只要用心去修,修到自己的心突然之间非常清净,感觉非常安定,这就是得到了法,真正是妙不可言。但最重要是要去修,要去体悟。 「有修有证」,这个法才是你的。

 

  在《水陆仪轨会本》的奉供上堂法事,主法依佛、菩萨、声闻、缘觉、天王、及其他护法等的席次,顺序来奉供。主法手持净水洒净佳肴,观想种种甘露上味充满法界,十方诸佛贤圣,纳受供养,悉皆欢喜。在佛教中,观想是很重要的,像我们每天下午放蒙山的时候,只用七粒米和一小杯水,布施六道的众生,特别是三恶道众生。众生这么多,只有七粒米,怎么样去布施?就是要用观想。我们做晚课出食的时候,就观想七粒,每一粒变成七粒,七七无量不断的变,到最后变成有须弥山这么大,有无量多的米,来布施给众生。主法把要供养的供品承奉给诸佛菩萨,先要洒净。洒净的时候,还要把现前有限的供品,观想成充满法界的种种甘露上味。

 

  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圣贤等众,因为我们的至诚心都能纳受供养,皆大欢喜。修斋施主,向奉请到内坛十席的诸佛、菩萨、贤圣,敬献六尘妙供。从内心深处,恭恭敬敬的发出一种感恩和欢喜,来供养诸佛,以表达对诸佛菩萨的虔敬。

 

  佛法中所讲的最殊胜供养,是「三轮体空」的法供养。水陆法会,妙就妙在这里,就是它有事相,也有理体。 「事相」,就是我们要有很多仪式。比方说,在佛前要摆放很多不同供品,这就是在事相方面的。但有的人会有疑问:「这样做不是著相吗?在《金刚经》里不是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为什么要摆这么多的东西呢?为什么要这样考究呢?」这是因为以表对诸佛菩萨的虔敬之心,我们才这样做。但同时,我们更要了解最殊胜的供养,不是在外表事相上,而是要悟到「三轮体空」,从「事相」,进入到「理体」的道理。

 

  「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很穷、有困难,我们生起了慈悲心,想办法去帮助他。但一般人都会着这个相: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地方遇到哪一个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曾经帮过他。过了几年以后,这个人的事业鸿图大展,发财了。可是当他跟你碰面的时候,竟然对你漠然不理睬。这时,你可能会感到很不开心、很不舒服。心里会责怪这个人,真是无情无义。当他最艰难的时候,我曾经全心全意的帮助他。现在他富有了,不但没有报恩,反而对我不理不睬的,心里便起了烦恼。这是因为我们着在相上,执着当时对他行布施的过程。把这个相,当作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烦恼由此而生。

 

  而从佛教的观点看,一个有智慧的人行布施时,要做到「三轮体空」。意思就是说,看到对方的困境,生起慈悲心,不论用金钱也好、物质也好,或是任何方式来帮忙他,都是没有任何的执着,觉得当时该帮忙,就去帮忙。当事情过去以后,他对我感不感恩、回不回报,是他的事情,自己完全放下,毫不执着,这样的布施,叫做「三轮体空」,也就是菩萨的布施。

 

  佛经上说,佛菩萨终日度众生,悟到没有众生可度。这样的境界,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按一般世间法来讲,整天辛辛苦苦付出,不停的在度化众生,一定会觉得自己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念念不忘我已经度了多少多少人,那就是著相了。佛菩萨明白到空的道理,终日度众生,实无众生可度。因为众生也是因缘生、因缘灭,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缘生缘灭,是空不可得的。

 

  因此,我们在打水陆的时候,不但要重视「事相」,同时也要明白「理体」。佛教认为,事相跟理体,两者是不即不离的。有的人学佛,偏离于执着事相方面而太过计较;有的人虽然对理是明白了,却把事相废掉,自以为心中有佛就好了,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念经?为什么要去供养?我心里有供养就可以啦,何需拿东西去供养呢?为什么要把供菜做得那么庄严去供佛?这些想法,都是有偏差的。要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就应该要随顺因缘。比方说,我们礼拜梁皇宝忏,启建盂兰盆报恩法会,在各方面都要做到如法如律。像大厨房里每一次所做的供菜,都是非常庄严美味,这就是表达我们对诸佛菩萨的恭敬心。但是如果平常没有时间,只有一两个人在庙里没有人力的话,那就以简单的方式来供养也可以,不一定每天都像在法会时那样做。这就是事相与理体要通达明白,不要死死板板的执着,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以「三轮体空」的供养,才是真正的供养。

 

  在水陆法会的时候,功德主们把身上的贵重物品,举凡手表、项链、戒指、念珠等奇珍异宝,都奉献到献供桌上,来供养给诸佛菩萨,这代表感恩。家里有最好的宝贝,也可以拿来献给诸佛菩萨。因为在七天内,我们把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天王护法都请来,这是非常难得的上供机会。在献供每一种供养时,把我们所有最珍贵的东西,放在佛前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最重要的是靠主法和尚的观想力,将有限的供品,观想成如云一般地众多,遍满在诸佛面前。等到佛事结束后,这些宝贝都会发回给功德主。也有些功德主,将其供品奉献给寺庙去义卖,筹集金钱建寺庙、造佛像或发展弘法利生事业,这些都是每一位功德主随份随力的发心。

 

  最后,在斋主代表上供六尘妙供后,义工就将一盘盘供过的宝物,端到每一位功德主面前,让大众摸摸盘底。这是每一个参加法会的人,都很期待的时刻。大家都会欢喜恭敬地摸过盘底,然后再摸摸自己的头顶,沾沾福气,希望佛菩萨加持自己,这也是表达每一位功德主对佛菩萨的信仰与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