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禪宗的角度看做善事的福德与功德(四)

 

发布: 2015-01-31 08:32:43   作者: 住持达义法师   来源: 湛山精舍   

 


 

5、做善事不执著,就不起爱憎的烦恼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切法都是相待法。為什麼这样说呢?对立就是相待。垢与净、善与恶、有与无、生与灭,这些皆是相待。我们讲世间法,就有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从哪裡来?从世间来。我们為什麼说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是圣人?因為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六种凡人,有凡人所以就有圣人;為什麼叫出家人?因為有在家人;我们讲到善,就知道有恶;讲到美就有丑,凡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在相对裡面。

 

  在生活当中,如果有对待,有比较,你就用了凡心。怎麼知道用的是凡心?怎麼知道用的是圣人心?很简单,就看你心裡有没有对待法,有没有比较。如果你执著这是一个善法,就意味著有一个恶法存在。在对待法裡面,这就是凡夫的修行,圣人的修行就是行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

 

  释迦牟尼佛常常讲,他说法四十九年,最后无一法可说。為什麼?如果他执著说了法,这个法就不圆满,不究竟,不了义。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无一法可说。我们常常讲「终日度眾生,无一眾生可度」。每天在度眾生,但是他没有度过一个人。如果你执著每天在度眾生,那你就不是度眾生,你就著相了,你就不是佛,就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六祖惠能在黄梅山获得衣钵,辞别五祖,放开脚步向南行,有数百人在后面追逐,想夺取衣钵,一位叫陈慧明的禪者抢先一步追上了,六祖惠能扔下衣钵在石头上说:“衣钵只是表法信,可以用暴力争夺吗?”陈慧明称自己「我為法来,不為衣来。」恳请六祖说法接引他。六祖对他说:「既然你是為求法而来,那麼你先拋弃一切外缘,断绝一切思念,我便為你说法。」陈慧明静心默息了一阵后,六祖说:「不思善,也不思恶,这个时候什麼是你的本来面目?」陈慧明听后大悟。

 

  本来面目就是你的清净心。这是要破除你的知见,破除你的执著,破除你的分别。大家要明白,不执著,不是叫你对事情不care (关心)、不在意,那不行。就像对家裡的小孩,你关心小孩,教育小孩,喜欢小孩是对的;但是有时候对小孩太过於关心,太过於热爱,什麼事情都為他著想,没有真正去啟发他,那麼对他们将来是不利的,这个就叫执著。执著就变成你不是在照顾他,而是你在依赖他,他為你而活,这样变成一种累赘,就不好了。

 

  所以佛教讲,我们对世间的事不要去执著它,要有智慧去对待一切法,你不去执著它,你心就不会生起爱憎。我们有时候对一个人、一件事、一样东西过於执著,过於执著也不好;感情太丰富也不行的,感情太丰富你就执著了,太执著的话,你就会过分偏爱他;偏爱他,你就会被这个爱所累赘了,你就放不下。那麼有爱就有恨,爱憎是对立的,结果又落入对待。所以佛教说世间法是对待法,有爱就有憎,有憎就有爱,应该把这个爱净化了,净化到什麼程度呢?变成慈悲。

 

  佛教裡有两句话讲得非常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什麼叫「无缘大慈」?就是我们的爱不但给我们的家人,给我们的亲戚,给我们的朋友;而且对於我们不认识的人,哪怕跟我们不认识我们也对他很好,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什麼?就是把眾生所有的一切,都看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眾生快乐,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眾生痛苦,我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这个就是菩萨的精神,佛菩萨对待一切眾生就像对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们非常的关心。

 

  為什麼诸佛菩萨要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来普度眾生,让大家离苦得乐,同登极乐世界?因為他看到眾生痛苦他就痛苦。所以地藏王菩萨发的愿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尽方证菩提!」菩萨他们有大的愿力。為什麼我们看到佛,看到菩萨一定要磕头,要礼拜,要感恩?因為诸佛菩萨对我们太好了,希望我们能够超越三界六道轮回,不要在这裡受苦。所以对现像界,我们不要太过於执著,就不会生起爱憎等等的烦恼心,我们活在一个境界裡,就是有一个自在的人生,得到自在,就像观音菩萨一样,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