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义大和尚教我们如何学习心经

 

发布: 2021-01-19 14:02:42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 ——《心经》

  • Default


  •  

      我们要特别注意,有不少人学《心经》,知道了五蕴都是幻有的,本性 是空的时候,就觉得人生既然是空的,那么拼命去努力,去工作有什么 意义呢?他就会觉得一切都是空的,觉得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用 去进取, 也不用去读书, 也不用去工作, 一生无所作为, 这是对《心 经》大乘佛法严重的误解。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佛菩萨教导我们,要用般若智慧观照一切法本体即是空,目的是提醒我 们,凡夫众生不要把因缘和合的人、事、物当成一种永恒的、固定的、 不变的一种看法。而是要明白,正因为一切法本性是空的,所以所有的 人、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好的事情,如果珍惜这个因缘,就 会变好;如果不珍惜这个因缘,好的事情就会变成坏的事情;相反坏的 事情,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然后不断地修正,懂得佛教的这种 因果,懂得止恶行善,去利益一切众生,这样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

     

    珍惜因缘,生活幸福快乐

     

  • Default
  •  


     

      举个例子,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即使是你最亲的人,你的亲朋好友,如 果彼此之间不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每天斤斤计较,相互指责、埋怨,常 常吵架。那么时常日久,再好的朋友,再亲的人,乃至于夫妻,有一天就 会反目成仇。我们做人要明白佛教的道理,在一起要相互去珍惜,相互的 包容,相互的体谅,互相帮助,这个善缘就会不断延续下去。我们学习 《心经》,不是为了学《心经》而学《心经》,要从观世音菩萨讲般若智 慧的这种道理去启发我们的智慧,改善我们的人生,改变我们不好的观 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有五蕴就有人生八苦

     

      我们讲到色、受、想、行、识五蕴和空的关系。我们一般凡人之所以有迷 惑、烦恼、痛苦,会在生死流转当中,就是因为对组成我们身心世界的这 个色、受、想、行、识五蕴不了解,把五蕴幻之为实实在在的有,才有人 生的「八苦」。所谓的人生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 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还有五阴炽盛苦。如果我们有观世音菩萨的般 若智慧,就能够当下观照到地、水、火、风组成我们这个身体,没有一个 实实在在的有,包括组成我们身心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它的本性 也是空的道理。

     

    五蕴与空相互依存

     

      同时也能够觉悟到五蕴和空它们是相即不相离的关系。不是说五蕴消灭 掉以后才有空,也不是空之外有一个五蕴,五蕴跟空它是相即的,两者 是没有分开的。我们佛教讲的「空」不是空洞洞的空,不是断灭空。佛 教讲的空是真空妙有,真正你悟到空的道理才能够明白一切的「有」是 妙不可言的。有在空中,空没有离开有,也就是说,离开了五蕴,空性 不可得;如果离开了空性,五蕴也不能成立。 有人问:「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它是一种 什么样的关系?大家要知道,五蕴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幻有,空它是一 切法的本来面目,是一种理体。这个理体它是没有形像,你怎么知道它 有空的自性?它需要一个现象的「有」,来让你知道一个「空」的道 理。那么你怎么知道五蕴它本来面目是什么?它需要这个空来作为依 据。我们佛教里面有几句话,就是这个「事」,是依这个「理」而成立 的;这个「理」,是要依这个「事」相来显现出来。所以五蕴跟空两者 是不即不离, 两者是不能分开的。离开了五蕴, 空不可得; 离开了空 性,五蕴也不能成立。正如六祖惠能大师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 槃」,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