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十五) 在生活中体悟觉知

 

发布: 2021-05-23 15:14:31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第三讲: 在生活中觉知当下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如何在生活中觉知当下 (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主題: 在生活中体悟觉知,第三讲: 【在生活中觉知当下】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朋友,大家吉祥!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今天是《智慧人生系列讲座》的第二个单元第三讲。

     


     

    第三讲的主题是:如何在一天的生活中觉知当下

     


     

    前言

     


     

      我在第二讲中讲过,我们如何成为生活中的主人?就是每天要懂得活在当下,保持内心的觉知、觉察,甚至觉醒。每个念头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发生了什么?

     

      智者大师说过,一心具足十法界,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迷与悟也在一念之间。当无明烦恼即将生起的时候,你的智慧是否随之而生起觉照?若能当下觉照烦恼,你就是生活中的主人。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我们的心如果时时刻刻保持清净觉照,就不用担心世间会发生任何事情。因为你对一切法,了然于心,有因必有果,你还担心什么呢?

     

      古来高僧大德说:“当下即是永恒”,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下这一念如果是清净的,念念都是清净的。当下这一念快乐,念念都快乐。可惜现代的人,心向外求觅,心随境转,所以没办法成为生活中的主人。导致每天所感受到的就是:“我很忙”、“我很累”、“我很烦”而迷失了自己,其结果是,吃而无味,视而不见,心在不焉,活得很辛苦。

     

      作为一个修行者,要把觉知修行落实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这样才能保持正念与定力。

     

      今天我要教大家如何在一天的生活中,专注自己的呼吸、身体乃至心智的开发。

     


     

    一、觉知呼吸:观察和熟悉自己的出息与入息

     


     

      天台宗对在止观禅修方法中调整呼吸顺畅细密的自然方法极为重视。 我在上个单元教大家禅修时曾经教过,打坐的目的,是在找回本性,觉悟当下。禅修最基础的训练是练习心境平稳、去除散乱和妄想。而心境平稳与呼吸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调心,必先从调息入手。调息就是数息观,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数息,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

     

      天台宗智者大师在《小止观》中提出呼吸的最好状态是:“呼吸无声,亦不结滞、不粗不急,出入绵绵,若有若有,气定神闲,心情愉悦。”

     

      智者大师认为最好是“守息则定”

     

      在最初训练自己的觉知时,我们要细致地去觉知呼吸的出息与入息。觉知呼吸的长与短,粗与细,轻与重等。佛陀教导我们要如实去了知:出息长时,你了知出息长;出息短时,你了知出息短;入息长时,你了知入息长;入息短时,你了知入息短。

     

      如果你在觉知自己的呼吸时,感觉到你想控制它,或很紧张不舒服。容易疲劳或是妄想纷飞,那你就需要用更多更长的时间去训练自己,直到你对呼吸很熟悉很协调。

     

      当你能觉知到自己一呼一吸的时候很平静,并对呼吸有亲近感,这说明你的觉知能力不错。只有通过实际练习,觉知力才能被开发出来,这是培养觉知的唯一方法。

     


     

    二、良好的呼吸可以提高觉知力

     


     

      如果大家能用我以上教的方法专注在呼吸上去练习,你对呼吸的长、短、轻、重有自己的了知。例如,当你心情激动时,气息会变粗;如果心情平静,气息就会平顺。对呼吸所产生的变化,都能够去觉知。这样的心自然平安无事了。

     

      通常在呼吸很顺畅时,觉知力自然也会敏锐。你会感觉到整个呼吸的力量会带动你的身体。最明显的是胸部和腹部的感觉。如果你的觉知力很敏锐,甚至都可以觉知到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那你的身心就自在了。

     

      良好的呼吸可以提高觉知力,是可以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来解释的。医学研究指出,深而长的呼吸能有效地将大量氧气送进肺部,然后氧就经血管进入到血液中,由血液传送给身体各部位器官或细胞使用。大脑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 2%, 但消耗氧气量约占全身体耗氧量的20% 到25%,是心脏的4倍。畅顺的呼吸提高血液含氧量,把大量氧气送到脑部,让人头脑清醒,精神焕发。此情况下(觉知力也会敏锐很多。

     

      通过平时不间断的训练,觉知力增强以后,心就会变得更加敏锐。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否僵硬或疼痛。若某些部位有疼痛,感知到疼痛的部位就可以了,不要长时间地去觉知病痛那个部位。

     

      当你的心敏锐了,觉察到哪里有僵硬,心也会逐渐的调整,肌肉的紧张状态会不断得到缓解。这样去觉知,身体就会变得比较柔软;当身体柔软时,心将会变得光明。柔软的身心是有助于身体健康和修行的,可以使心进入更深的层次里去达到觉照的状态。

     

      良好的呼吸习惯能够调整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身心放松。神经系统会分泌安多芬 (Endophine) 荷尔蒙,这种荷尔蒙是会让身体放松和感觉愉快。

     

      神经学家奈斯特(James Nestor) 他是从事呼吸研究的专家,在他的一本震憾医学界的畅销书,名为《呼吸:失传艺术的新科学》(Breath: The New Science of a Lost Art) 中指出,最佳最高效的呼吸节奏,是每次吸气5.5秒,呼气5.5秒,即是每分钟呼吸5.5次这个节奏,使得吸气时有足够氧气、呼气时可以把浊气排除。是稳定情绪、调节身体机能(如心跳、血压、体温等)、 治病、保健的最佳节奏。

     

      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是要训练觉知力,千万不要随着念头跑了,要专注当下。

     


     

    三、在一天的生活中去训练自己的觉知

     


     

      佛教是很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去修行的。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的《证道歌》中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意思是说,禅的关键在于修到本体如如不动,至于形式方面,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禅。所谓“搬柴运水无非是道”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训练禅修觉知的最好因缘。如早晨起床、洗漱后吃早餐,然后去上班,下班后回家煮饭、用餐、入睡等等。所以修行人在自己的一天中随时都可以用功办道,修行当下这一念觉悟的心。

     

      一个佛教弟子对修行的体验是很重要的,所谓“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关键点是要在每天生活中去觉知体悟。

     

      佛教是很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去修行的。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的《证道歌》中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意思是说,禅的关键在于修到本体如如不动,至于形式方面,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禅。所谓“搬柴运水无非是道”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训练禅修觉知的最好因缘。如早晨起床、洗漱后吃早餐,然后去上班,下班后回家煮饭、用餐、入睡等等。所以修行人在自己的一天中随时都可以用功办道,修行当下这一念觉悟的心。

     

      一个佛教弟子对修行的体验是很重要的,所谓“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关键点是要在每天生活中去觉知体悟。

     


     

    1. 在起床时训练觉知

     


     

      知道自己每天早上起床时睁开眼睛,自己觉知到自己已经醒来了,接下来去觉知自己起床时的感觉,然后去觉知身体下床时双脚落地那一刹那的感觉。此时把心安定下来,去感受自己的呼吸。穿戴好衣服以后去洗漱,用觉知去感受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动作。

     

      如果家里有佛堂的,再去静坐五分钟,或者上香、礼佛、诵经。这一切都要用觉知去感受当下的每一个动作和念头。

     


     

    2. 在走路时训练觉知

     


     

      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先不要马上去走路,要先提醒一下自己,我要准备走路了,让自己的心起到关注在当下的一念心。这样在走路的时候,心自然会平静下来,慢慢感觉到你在走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放在走路的步法上,去感受你先迈出的是那一只脚,脚落在地面上,你的心里感觉到了什么,依此来去训练自己的觉知能力。

     


     

    3. 在吃饭中训练自己的觉知

     


     

      我们每个人都要一日三餐吃饭,吃饭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觉知力。在吃饭时先不要马上就拿起筷子吃饭,要先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静坐一下,然后心生感恩,感恩来自不易的食物;感恩做饭给我们吃的人。同时把注意力放在饭菜的色味上,先去欣赏,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手上,拿起筷子,慢慢的夹起饭菜,缓缓的送到口中,去感受饭菜的色和香味,细细的品尝。这时我们的心要清楚的明白自己在吃饭,在品尝饭菜的色香味,然后用味觉去和饭菜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这样你所吃的饭菜会和平时不一样。当你感觉到饭菜和往日的不同时,说明你已经在用觉知去感受吃饭了。

     


     

    4. 在关门中训练自己的觉知

     


     

      当你每天在离开家去上班时,准备开门和关门的时候也可以训练觉知。如果在开门的瞬间先停下来,告诉自己要开门了,然后再慢慢地打开门。在关门时的瞬间先停下来,告诉自己要关门了,然后再慢慢地关上门,关键是要看着门缓缓地关,把这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明明白白。而不是急急忙忙打开门出去,急急忙忙把门关上,然后听到砰得的一声。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更有甚者,离开家之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锁了门没有,只好再回去确认一下。懂得用觉知生活的人,心静如水,做事有条不紊。

     


     

    5. 在每晚临睡之前训练觉知

     


     

      每天晚上要养成静坐或礼佛、诵读佛经的习惯,反省一天的生活,学会转化内心的烦恼。用觉知去照亮我们内心世界,专注所有过程的每一个动作,你就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瑞克.韩森(Rick Hanson)博士,他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研究佛教修行的学者。他曾经出版过很多有关佛教禅修与神经学的书,其中有一本书叫:《像佛陀一样快乐:爱和智慧的大脑奥秘》(Buddha’s Brain: The Practical Neuroscience of Happiness, Love, and Wisdom) 在他的这本书里面,综合了佛教的古老智慧,以及现代神经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说明觉知可以增加幸福感,而当我们快乐时,大脑神经系统会分泌荷尔蒙,让心灵、身体及大脑也得到疗愈和释放。

     


     

    四、为什么我们会没有觉知力去专心做一件事?

     


     

      因为我们定力不够,不能时时保持精力集中。这本书的作者Hanson博士说,觉知的先决条件是保持注意力,而保持注意力必须克服三方面的障碍:

     

      第一、没有用专注的心去做平常习惯的事情:如每天洗脸、关门、开车等很少去感觉这件事情的详细过程。

     

      第二、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容易被外境影响:例如在办公室工作时,听到或者看到其他同事在附近做其他事或讲话,容易受影响。

     

      第三、追求外在的刺激: 例如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见到手机,就很想去看看有没有人发来资讯。

     

      这本书的作者Hanson博士建议我们有以下的训练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觉知的习惯:

     

      1. 在早上或做一个活动前,把自己的意图向自己表明清楚。

     

      2. 对自己说:“我今天要好好修行,专注每件事情、保持头脑清醒、情绪稳定“。这是唤起自己的决心,专注地把事情做好、好好的活在当下。

     

      3. 放慢生活节奏不要过度紧张。

     

      4. 少说闲话,精进用功。

     

      5. 每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不要同时做很多事情。

     

      6. 保持呼吸稳定、顺畅,在情绪波动时,注意你自己身体的反应。

     

      7.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和精神不疲倦。

     

      Hanson博士认为:要集中精神专注每件事情上,去除心中的杂念。如果能时时保持这样的觉知能力,我们就能开心度过每一天。

     


     

    结语:

     


     

      每天的生活是训练觉知力最好的机会,在每个当下觉知本性清净。每天不为烦心事所干扰,做到心无挂碍,就能享受那份宁静和喜悦的人生。正如宋朝慧开禅师在《无门关》的公案所云:“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间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