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二十六) 如何领悟法华经的境界

 

发布: 2021-07-14 09:29:50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一讲:如何领悟法华经的境界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如何领悟法华经的境界(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主题: 如何领悟法华经的境界(第一讲)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主题: 第三单元佛经故事(第一讲)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朋友,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我们接下来的第三个单元讲座内容是:从佛教故事中启迪智慧。

     

      今天的主题是: 如何领悟法华经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为了阐明大乘佛法妙义,常常善用比喻演讲佛法,佛在《妙法莲华经》中用七种比喻帮助弟子们理解甚深微妙的佛法,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初学者去感受和体悟。法华七喻:第一火宅喻;第二穷子喻;第三药草喻;第四化城喻;第五衣珠喻;第六髻珠喻;第七医子喻。我们从下一讲开始逐一的与大家讲解。

     

      今天先跟大家介绍这部影响佛教二千多年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

     


     

    一、翻译版本

     


     

      《妙法莲华经》全文总共七卷二十八品。鸠摩罗什大师在公元406年从梵文翻译成中文。在罗什大师翻译这部经之前大约一百二十年就有竺法护译成中文,名为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罗什大师翻译之后一百九十五年又有阇那崛多、达摩笈多重勘梵本,补订罗什大师的翻译,名为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以上三种翻译,现在都保存完好。历代以来流传最广的译本都是依据罗什大师所译的译本。有的学者认为有六个译本但另外三个译本已经不见流传了。

     


     

    二、法华经的中心思想

     


     

      主要是说明三乘权巧方便,一乘真实的道理。什么叫做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释迦牟尼佛随缘度众,应机说法,有时说声闻乘,有时说缘觉乘,有时说菩萨乘。这些教导都是佛陀权巧方便的说法,最终目的是引导众生归于一佛乘,希望大家都一起成佛。在《妙法莲华经-方便品》里讲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全经宗旨和意义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三、已经开大悟的六祖恵能大师是如何理解《法华经》?

     


     

      在《六祖坛经》记载,法达禅师诵了三千遍《法华经》却不懂《法华经》的宗旨,最后被六祖大师点破之后,当下开悟。我们一起来听听六祖惠能大师是怎么让法达禅师开悟的呢?

     


     

    (一)破除贡高我慢心

     


     

      法达比丘,七岁出家,常常诵念《妙法莲华经》。有一天,前来礼拜六祖,头却不着地。六祖便诃斥道:“顶礼头不着地,与不顶礼有何不同?你心中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把你障碍住了,你究竟修学什么法门?”

     

      法达说:“我念诵《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如果你念到一万,能领悟经中大意,而不觉得自己胜过别人,你就可以跟我平起平坐。你现在竟以诵经三千部而贡高我慢,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现在要静下心来好好的听我说:‘佛教的顶礼本来就是为了断除修行人的贡高我慢心,你为什么在顶礼时头不着地?你要知道如果你心中存有我慢,各种罪业就会随之而生起来,明白了无求功之念,才能获得无量的福德。’”

     


     

    (二)诵经不达义,唱破喉咙也枉然

     


     

      六祖大师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说:“我叫法达。”

     

      六祖说:“你的名字叫法达,何曾通达妙法?你每天精进诵经未曾间断,这只是随着声音,空在口头诵念,必须心中明白经义才能称得上菩萨。今天和你有这段因缘,所以我现在为你开示法义,只要信佛本来就是无言说法,妙法莲花自然从口发。”这句禅语讲的太好了“只要信佛本来就是无言说法”因为佛所说的法都是权巧方便接引众生,真正的佛法只能意会,不能言说。

     


     

    (三)法达知错,愿听教诲

     


     

      法达听完开示之后,就向六祖忏悔谢罪,他说:“我很惭愧,从今以后,一定要谦虚恭敬。弟子虽然诵持《妙法莲华经》,却不了解经中的意义,所以心中常常存有疑惑。和尚的智慧深广博大,请简单的为我讲说经中的义理。”

     

      六祖说:“法达!佛法本来就很通达,是你自心不能通达”六祖大师这句禅语值得大家去参悟。六祖又说:“经义本来无可疑问,是你自心起了疑惑”。这两句禅语又是耐人寻味,经义没有疑问是行者的自心起疑惑。六祖还说:“你诵这部法华经,知道它以甚么为宗趣吗?”

     

      法达说:“弟子根性愚钝,平时只依经文诵念,根本不明白这部经是以什么为宗趣?”

     


     

    (四)六祖慈悲明示法华经宗趣

     


     

      六祖说:“我不认得字,你去拿经本来读诵一遍给我听,我来为你讲说法华经的宗旨是什么。”于是法达就高声诵念法华经经文,念到第二卷第三品〈譬喻品〉时,六祖说:“停!我知道了,这部经原来是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宗,即使说再多的譬喻,也不会超越这个宗旨。什么是因缘呢?经中说:‘诸佛世尊都只为一大事因缘,所以出现于世间。’所谓一大事, 就是佛的正知正见。世间的人不是向外迷惑,执着一切相,就是心内迷惑,执着于空。如果能够于相远离一切相的执着,于空远离空的执着,这就是内外不执不迷。如果悟得这个法门,在一念之间心地豁然开朗,这就是开佛知见。”意思是说我们若能看明白外在的假相,内心又不执着假相的空性才是佛的正知正见。

     

      六祖说:佛的意思就是“觉”,觉有四个层次:第一令众生开启‘觉的知见’,第二为众生指示‘觉的知见’,第三令众生体悟‘觉的知见’,第四令众生契入‘觉的知见’。如果在听闻开示时, 便能体悟契入,就是‘觉的知见’,让本来具有的真性得以显现。你要特别注意,不要用错误的知见来解释经义!不要看到经上说‘开示悟入’,就误以为那自然是佛的知见,跟我们这些凡夫没有缘份。如果误作这样的见解,就是诽谤佛经,诋毁佛陀。他既然是佛,已经具有佛的知见了,何必还要再去‘开佛知见’呢?你现在应当坚信: 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也没有其它的佛了。因为一切众生自己障蔽了光明的心性,贪着尘劳境界,向外攀缘而内心生起妄想纷扰,甘心受尘劳的驱使而奔驰,所以才要劳动大觉佛陀,从正定中出现于世,苦口婆心地宣说种种方便法门,令众生止息过份贪爱,以及各种妄想的执着。不要向心外去妄求所有的东西,这样的见解就和一切诸佛的境界没有差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五)为何普通人开启不了佛的知见?

     


     

      六祖大师说,我常劝很多人,要在自己心中开启佛的知见。但是,世间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惑,于是造了种种罪业,口里虽然说的都是好听的话,但心里怀着种种恶念,贪得无厌,动不动发脾气,嫉妒他人,贡高我幔,喜欢找别人麻烦,损害别人的东西,这就是自己开启了众生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什么是佛的知见呢?如果能端正心念,时常生起智慧,观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恶业还能行一切善,这就是自己开启佛的知见了。你必须念念在开启佛的知见上,千万不要自己开启众生的知见!如果能开启佛的知见,就是佛出世间;如果开启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你如果执着念诵《法华经》的文字,就以为这就是功课,这就错了。

     


     

    (六)不但要口诵经文,还要心行其义

     


     

      法达听完六祖大师的开示后不解地问:“按照这样说,只要能理解经义就好,那就可以不必诵经了么?”

     

      六祖说:“你又走向另一极端了,佛经的本身有甚么过失呢?难道障碍了你的诵念吗?须知执迷和觉悟在于个人,受损或得益都由于自己。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就是能够转经;口诵经文而心不行其义,就是被经文所转了。”讲得太好了,迷与悟在于个人与佛经没有关系。六祖大师说,你好好听我说:

     

      ‘心如果执迷不悟,就会被法华经所转,心如果领悟了,就能转法华经。

     

      诵经虽然很久,但不明白经中的道理,与真理背道而驰,永远契悟不到佛的知见。

     

      迷悟就在一念之间,无所执念,所念的是正,有所执念,所念的是邪。

     

      六祖大师说,不论有或无都不执着,这样才能永远驾御大白牛车(行佛道)。’”

     


     

    (七)法达当下开大悟,豁然开朗

     


     

      法达听了六祖大师这番精彩的开示之后,豁然开朗,当下开大悟,于是对六祖说:“法达从过去以来,确实未曾转《法华经》,而是被《法华经》所转。”意思是就象我们开车一样,是车在开你,还是你在开车?

     

      法达又再请问六祖大师说:“经上说:‘一切大声闻(修四圣谛的圣者)乃至菩萨,即使竭尽思虑,共同测度,也不能测知佛陀的智慧。’”现在只让凡夫众生用觉悟自己的心性,就说是佛的知见,如果不是上等根性的人,就会生起疑惑诽谤。又经中说三车:羊车、鹿车、牛车,与大白牛车,究竟要怎样来区别呢?祈愿和尚再次慈悲开示。”

     

      六祖说:“佛经的道理本来就说得很清楚,是你自己执迷不悟而与之相违背而已!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行人之所以不能测知佛智,问题就出在他们要去度量,任凭他们费尽心思共同推测,只有更增加与佛智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佛法本来是为不觉的凡夫而方便说法,并不是为佛而说的,如果不肯相信这个道理,那就听任他退出会席(法华会上有五千比丘听不明白法华经的大乘妙理而退席)。只是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原来就坐在白牛车上了(当下即是佛),却还要向门外去另外寻找羊、鹿、牛三车。何况经文明白地向你说:‘毕竟只有一佛乘,并没有其它的诸乘。或说二乘、三乘,乃至说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种种因缘譬喻等言词,这些法全部都是为了一佛乘说的。”你怎么不懂得省察呢?羊、鹿、牛三车是佛所设的三乘方便法,是为当时众生迷失实相而施设的权巧方便教法;大白牛车是佛真实说的一乘实相法,是为现今众生修持成熟而开显的实教。这只不过是教你去除三乘方便的假名而归入一乘实相的实教,一旦归入实教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实教了。如金刚经所说,佛法非佛法,故名佛法也。要知道所有珍贵财物全部都属于你所拥有,任由你自己去受用,更不作佛陀慈父想,也不作众生穷子想,更没有所谓的受用财宝想,这才叫作真正的在持诵 《法华经》。能够如此,就好像从无量劫以前到无量劫以后,手中并没有放下经卷;从白天到黑夜,无时不是在持诵《法华经》。”六祖这段开示太精彩了!大家好好参悟。

     

      法达蒙受六祖大师开示启迪智慧,欢喜踊跃,于是既感动又赞叹地说:

     

      我念诵了妙法莲华经已有三千遍,在曹溪六祖大师的一句话,全部都放下了执着,悟到了其中的微妙真理。

     

      法达明白到了如果修行人不明了诸佛出世的因缘宗旨,怎么能息灭累劫以来的虚妄分别心呢?

     

      羊、鹿、牛三车是权巧施设,初中后三善是依次发扬。

     

      谁能知道火宅内的众生,原来一悟之后,即是法中王。

     

      惠能大师听到法达这番话之后说:“好极了,你终于明白诵经的意义了。从今以后,你可以被称为真正诵经的出家人了。”法达从此领悟到深奥玄妙的道理,精进用功,同时也没有停止他诵法华经的功课。

     

      我们通过法达禅师与六祖大师的对话有三种感悟:第一求法者必须恳切至诚,不能有贡高我慢心;第二法无高下大小之分,重点在于自己的领悟力;第三诵经既要达义,更要知行合一,才能契入佛的知见。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

     

      欢迎大家下一次同一时间相聚在湛山空中法堂,分享智慧人生。最后祝大家,禅悦为⻝,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