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二十八) 介绍法华经穷子喻

 

发布: 2021-07-31 08:55:08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三讲:介绍法华经穷子喻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介绍法华经穷子喻(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主题:介绍法华经穷子喻(第三讲)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朋友,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今天是第三个单元第三讲,主题是: 介绍《法华经》七种譬喻之二:穷子喻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先跟大家介绍法华经的历史背景和思想。

     


     

    一丶学佛者必须读六部佛经才能彻底了解大乘佛教思想和理论

     


     

      (一)心经(二)金刚经(三)六祖坛经 (四)华严经(五)楞严经(六)妙法莲华经。这些经典充分代表了佛陀应世的本怀和智慧,特别是想要了解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更应认真学习《法华经》,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师认为整部《法华经》有四品非常重要,第一是方便品;第二安乐品、第三寿量品、第四观音菩萨普门品。因为这四品是法华经的纲要,本迹的根源。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可以只读普门品,再没有时间,可以只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字,其功德和感应不可思议!闲时要念,忙的时候也要念,念的时候,念念不离心。

     


     

    二、《法华经》之所以历久常新,因为它融合了大小乘思想,化解各种矛盾。

     


     

      佛陀随机度化,有时说小乘,有时说大乘,没有大智慧的人,不能明白大小乘两者之关系。唯有读到《法华经》才能融会贯通。《法华经》是佛陀说法四十九年的总结,归纳和统摄了一切大小乘佛法。指明了佛陀出世本怀,唯有一乘佛法,无二亦无三。《法华经》与《华严经》和《维摩诘经》最大的差别在于不但没有排斥小乘佛教,反而肯定了二乘阶段性的价值及地位,鼓励声闻缘觉二乘人应当更上一层楼,舍掉二乘三乘(菩萨)而直达一佛乘。由此可见法华经在佛教界起到了和谐、圆融的作用。

     


     

    三、佛陀在《法华经》为舍利弗授记作佛

     


     

      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当时的佛弟子可以说是第一次听到授记作佛这件事,所以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这四位声闻上首弟子听了之后都叹为稀有难得,心存感恩,只有用比喻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动。

     


     

    四、《法华经》是什么时候讲的呢?

     


     

      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

     

      根据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讲,佛陀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从时间和内容形式而分为五时八教。

     


     

    (一)、五时:

     


     

      第一、华严时,指佛陀成道最初为大菩萨宣说华严经,三七二十一日,如日照高山之时。第一次讲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其境界不可思议,所谓大能容小,小能容大,大小无碍。坐微尘里可以转大法轮,于一毫端能够现宝王刹;小乘学者,如聋如哑,无法理解其中妙义。

     

      第二、阿含时,指佛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于鹿野苑等,为了接引二乘人,宣说四阿含经等。

     

      第三、方等时,指佛不仅演说小乘,同时也演说大乘的维摩诘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让二乘行者,知道小乘的不足而羡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指小乘虽回心向往大乘,但是他们的执着倘未消除,所以佛更进一步宣讲般若空慧,破除小乘的执着。

     

      第五、法华涅槃时,是佛见到钝根众生,机缘渐渐纯熟,故说法华经、涅槃经,以开权显实(权巧方便,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全都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由此可知法华经和涅槃经都是佛陀第五个阶段也是最后一期所宣讲之妙法,可以说是对其一生弘法度生的总结,十分难得。

     


     

    (二)、八教分为化仪四教化法四教

     


     

    化仪四教:就是佛陀教化之形式与方法。

     


     

      1、顿教:指对大根机的人直接施予佛自证之妙法,不用诱引方便,如佛说《华严经》直显真实之教。

     

      2、渐教:指由浅入深,次第诱引,如先讲阿含经、再讲方等经、进而讲般若经,三时期由浅入深之教育。

     

      3、秘密教:是指佛以不思议威神之力宣说佛法,即使在同一个会场开示,与会听者也会因其根器不同,导致所领悟的内容亦有所差别。因彼此之自证有差别,而且互不相知,所以叫做“秘密”。

     

      4、不定教:意思是众生虽同坐一席,听讲佛法,但随各人根机之不同,所体悟之教法亦不一定。或听大法而得小果,或听小法而得大果。得益不定而彼此相知,这就叫做“不定”。

     


     

    化法四教:指藏教、通教、别教、圆教。

     


     

      这根据佛陀教化的内容分类而成。故化仪譬如药方,化法譬如药味。

     

      1、藏教:又叫三藏教,其教法以小乘教义为主,只说空之道理,证二乘小果的教说。(声闻、缘觉之教育)

     

      2、通教:则是通于声闻、缘觉、菩萨,同三乘的教法,因这些都是大乘之初步,所以正通菩萨,旁化二乘。以“因缘即空”为其主要教义。

     

      3、别教:是指般若法分为共、不共二者,共般若属通教;不共般若则是菩萨独修之法门不共二乘。因其有别于前面之藏丶通二教及其后之圆教,故称为“别教”

     

      4、圆教:则为佛陀最究竟无偏之教法,乃是为最上利根者所说之法门。因其教、理、智、断乃至于因、果,无不皆圆,故称为“圆教”。法华经就是属于“圆教”之位。

     

      正因为《法华经》是圆满的的教法,佛才在法华会上为十大声闻弟子之一舍利弗授记作佛(未来成佛的预言),这在当时的佛教界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目犍连这四位声闻大弟子听闻之后,已能领解佛的意思,十分惊喜,欢喜踊跃,即以长者穷子譬喻,体现领会佛意,深信理解,对佛陀表达感恩和谢意。

     


     

    五、《法华经》穷子喻

     


     

      穷子喻:这个故事是在讲一个穷子离开父亲到处流浪,后来被父亲找回,暗中教导,终于同意接手父亲的家业。

     

      比喻众生过去曾受佛陀教化而发菩提心,后来流浪于生死而忘失菩提心,可是大乘善根并未失掉,后经佛陀引导,终于领解,佛即表明他们都是菩萨,将来都要成佛,荷担如来家业、把佛法发扬光大。这是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回小向大的境界。

     

      穷子喻出自《法华经》第二卷第四品信解品,是由佛陀的弟子在声闻乘中属于上首的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目犍连四位弟子亲自听闻到佛陀为舍利弗授记成佛,叹未成有法,十分欢喜,这四位弟子为了表达内心的激动而讲了一个感人的譬喻。

     

      话说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年少无知,有一天,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十年,苦不堪言。然而大富长者到处寻找他的儿子都找不到,大富长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但年纪大了,天天盼望着自己的儿子早日回家继承遗产。这个儿子在外面流浪了五十年,最后回到了他的故乡。

     

      他的父亲一直都在想念他的儿子,现在很不容易看到他儿子回来了,无比高兴,就赶紧派人把他接过来。但这个穷子看到这家人这么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么好的地方,不相信这是他的家,不敢进去。他心理想,这不是我去的地方,这家主人可能是国王,或者是势力很大的人,这不是我想要工作生活的地方,不如到贫穷的地方去找一份苦力活做一做,如打扫厕所之类的苦工来维持生活。

     

      因为这位穷子平时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用他的心态去看这家富贵的主人。他不知道那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原来就是准备由他来继承的,因为他是大富长者唯一的儿子。可惜这个穷子不仅不相信,而且一下子就逃跑了。

     

      这位长者盼了他五十年,好不容易盼来了,怎么会让他跑呢?就赶紧派两个人把他抓住,不让他离开。这个穷子这时更加害怕了,他心里在想:哎哟,他竟然抓我,我都走不了了。一下子吓昏了,昏倒过去了。

     

      父亲在远处看到这种情形,便对他的员工说,不要勉强他。后来,他们用冷水洒在穷子的面部,让他清醒过来。他的父亲也不再与他说任何话。因为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志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强富贵,儿子一下子很难适应。经过再三思考之后,他决定用权巧方便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儿子,并不告诉别人这是他的儿子。大家见到穷子苏醒过来,便对他说:我们现在放你走,你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吧!穷子一听,自然十分高兴,也感到意外,立即离开这座富贵之家,去到一些贫穷的地方工作生活。

     

      这位长者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也很无奈,但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儿子回来享用富贵并继承他的财产。于是,他就派家里的两个人穿上破旧的衣服,去跟他儿子一起打工。这两个人找到了他的儿子,并且一起过着一段艰辛的工作之后,他们说:“生活不易呀!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钱,我们给你介绍一个更好的工作吧,工资比这起码高一倍。”这个穷子同意了。他们就把他介绍到大富长者家去做清洁厕所,干苦力劳动。

     

      长者的儿子一做就做了二十年的清洁工。在做清洁工的过程当中,这位大富长者天天在窗子里面看着他的儿子,虽然知道他是亲生的,可是他的儿子不敢认这位大富长者为父亲。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位大富长者只好穿上比较破旧的衣服,跟他的儿子在一起干苦活,以这样身份与他相处。并赞叹他说:“你的工作表现很不错,人品也很老实。你就把我当成你爸爸看待吧!我现在提拔你管理仓库工作“。

     

      从此他便开始接触到仓库里面各种各样的宝贝。接触了几年,大富长者又说了:“你干得很好再提拔你为管家” 。 就是这样慢慢地不断提拔他,等到他做了若干年管家,自信心也加强了。这时候,大富长者把国王、大臣、婆罗门各种贵族都叫在一起,开了一个大会。在这会上,大富长者向大家宣布说:“这个管家就是我的亲生儿子。我马上就要离开人间了,我所有的金银财宝,以及一切家产都是他的。”

     

      经过二十年的适应期,这个穷子不再逃跑掉迴避,最后承担起这个大富长者的家业,终于领悟到“得未曾有”的境界。

     

      在这个穷子喻的故事代表了什么?

     

      这位大富长者代表着佛陀;穷子代表小乘阿罗汉;大富大贵代表大乘的大智慧大福报;穷苦代表众生智慧不够,受穷苦的磨难。

     


     

    六、穷子喻表达了须菩提、大迦叶等四位弟子的什么境界

     


     

      穷子喻出自法华经的信解品第四,主要是在表达须菩提、迦旃𨒂、大迦叶、目犍连四位声闻弟子,看到佛陀为舍利弗授记作佛,了解到一佛乘的道理,所以四位弟子在信解品中以穷子喻,表达他们所觉悟到的境界,终于信受领解佛之本怀,故名信解品。在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说明这些人不信不解。四位弟子信解之后,异口同音,说出心声,以穷子喻这个故事来感谢佛陀度众生的慈悲心,佛陀想尽办法让众生走向成佛之道,就像父亲思念自己儿子那样的慈悲。

     

      佛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菩提心,都能成佛,但有多少人能相信呢?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欢迎大家下一次同一时间相聚在湛山空中法堂,分享智慧人生。最后祝大家,禅悦为⻝,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