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三十五) 智者大师与法华思想

 

发布: 2021-10-10 11:09:18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第二讲:智者大师的法脉传承(上)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介绍智者大师的法脉传承(上)(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主题: 智者大师与法华思想 (第三单元第十于2021年9月3日)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智者大师的一生,可以用悲智双运,教观总持来形容这位天台大师,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一千多年,但他的天台教观和判教思想依然在现代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我们提到智者大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他一生的几个特色:第一一生最推崇的佛经妙法莲花经;第二创立天台宗,重视实践和理论;第三,统摄一切佛经的道理,化解各宗的矛盾。当我们在研究智者大师的心路历程时,不得不探究他所传承的法脉。

     

      今天是第三个单元的第十讲,主题: 智者大师的法脉传承。

     

      天台宗第一代祖师是印度的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八宗共祖。我们另有时间再介他。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智者大师的法师父和他师父的师父。

     


     

    一、慧文大师

     


     

      天台宗第二代祖师慧文大师(535-557),渤海(今山东)人,俗姓高。慧文大师一生的修行,禀承圆顿一乘悟修之法,不向外学,专究内心。《佛祖统纪》形容慧文大师“夙禀圆乘,天真独悟。”意思是用本有的智慧开启本来具足的佛性而独悟圆旨。

     

      他的开悟是得法于印度的龙树菩萨。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云:“文师用心,一依释论(即《大智度论》)。”也就是说:慧文大师所契悟的法,并非承自当时受学的诸多禅师,而是依据印度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及《中论》。据《佛祖统记·慧文传》记载,慧文因读《大智度论》第27卷引《大品般若经》讲一心三智的修证,受到启发。在传记中说:欲以道智具足道种智,当学般若;欲以道种智具足一切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种智具足一切种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气,当学般若。”

     

      慧思大师读了这段经文之后,深有感悟,就依据这段经文去研修观照,不久便悟入“三智实从一心中得”的妙理。

     

      一念之心远离一切分别、断除一切对待的时候,即是一切智的真空之智;

     

      一念之心顿照万有差别,妙显无方时,即道种智的妙假之智;

     

      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全体法界时,即一切种智的中道无碍之智。

     

      慧文大师更由“三智一心中得”之说,随文入观: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于一心中得,果然既是一时而得,则当下这一念因心岂有三智之次第分别?观行到了一定的境界,自然远离空与假,在不思议的境界上,双亡双照,遂而证得一心三智。

     

      后来,慧文大师读到龙树菩萨《中论·四谛品》所说的四句偈文:“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更是豁然大悟,顿悟了一切诸法无不是因缘所生,可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是假名,实无自体可言,即是空义;虽说无自体,却能变化无穷,这幻化的因缘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空不一定是空,有不一定是有,空有不二,这就叫做中道。因此彻见本来面目,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真俗一体的中道第一义谛,朗然显现于前。于是真谛的性空,俗谛的缘起,中谛的融摄不二,一境三谛,当下即是。任何一境中就是三谛的真实理趣,这是修行天台止观者大开圆解,悟入妙道的关键所在,与前面“三智实从一心中得”的一心三观的观照之智,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修不二的圆融妙旨。由此可见,慧文大师是继承印度佛教的法统,而为天台宗的先驱者。

     

      慧文禅师的禅法多用“觉心”。什么叫“觉心”?觉心就是本然妙觉之性。由于受《大智度论》“一心三智”和《中论》“一心三观”的启悟,他以般若智慧的观照,并以本然妙觉之性的澄然朗现而实现最终的解脱。

     

      天台宗远承龙树菩萨为初祖,而立慧文禅师为二祖。从慧文禅师以来的三代祖师有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悟后开始说法,并以修悟之法,度化众生。龙树菩萨的般若教学不仅是超世的,而且是不离现实生活,于现实生活中见到“如”的禅境。正所谓“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

     

      慧文大师悟证之后,怀着菩萨普渡众生的慈悲精神,在河北、淮南一带“聚众千百,专业大乘”《佛祖统记》),将自己所悟证的三谛与三观授予有缘之人,随机应化,其修学风气在当时中国北方获得相当大之影响。

     

      后来的天台慧思与智者领众修禅,也继承了慧文禅师注重修持的传统,并在僧徒们自发追随学习者越来越多的情形下,组织如法僧团,建立佛教修行制度。

     

      在天台宗教学史上,慧文禅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给予后来各宗派兴起对观法的重视上具有着更大的意义,吸引了大批禅者随从他修学,慧思禅师就是其中一位禀承其“一心三观”之旨,在“一心三观”的基础上,更根据《般若经》、《大智度论》之义理,并奉《法华经》为佛陀一代教门之极致,开拓教义,为天台宗奠定了教观之基础。

     


     

    二、慧思禅师

     


     

      慧思禅师(515~577),是南北朝时代的高僧,俗姓李,武津(河南上蔡)人。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三代祖师。

     

      他从小心地善良,以慈悲心出名,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戒,一生严持戒律,日中一食,喜欢清静禅修。

     

      每天受持《法华经》,在数年内读完一千多部。道业精进,各种瑞相显现不断。又因阅读《妙胜定经》,而开始修习禅观。

     

      慧思禅师曾跟随天台宗二祖慧文大师学习禅法,白天随众作务,晚上则专心修禅,通达了《法华经》之妙意,领悟法华三昧。他虚心请教,在禅观的境界上不断提升,因而声誉远播,四方学子,纷纷前来参学。

     

      禅师为了对不同层次教授禅法,他从大、小乘的经论中收集有关的禅修法门,并加以详细解说。

     

      由于慧思禅师慈悲,广纳各方学生,但人多复杂,来者参差不齐,难免有是非和矛盾。有些恶劣之徒,甚至想要毒害禅师,但最后都化险为夷。不少外道也企图谋害他,也没能得逞。慧思禅师对弟子们说:“大圣在世,也不免为流言所伤,何况我等无德之辈,怎能逃过此难?这些灾难,是过去之业所致,时候一到,遂得报应,这是个人的小事,更大的则是佛法不久当遭劫难,我等究竟该往何方,以避此难?”只听见空中有声音说:“若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此乃入道之山。”于是慧思禅师带领众多弟子南下,想效法前贤隐居静修。但是到了河南光州,碰上战乱,道路受阻,只好到大苏山落脚,没想到几年之间,许多学生慕名而来者不计其数。因此发愿写金字《般若经》与《法华经》等大乘经典,并配以琉璃宝函。慧思禅师对写经十分重视,特撰《立誓愿文》,叙说自己出家修行和在游化各地所遭遇到许多外道的扰乱、毒害,而发心写金字经本的因缘,同时发愿弘扬般若,广度众生。

     

      许多学生看到了他的《立誓愿文》深受感动大家闻名而来,创立天台宗的智顗法师,就是在这时候也来大苏山参学。

     

      慧思禅师在大苏山弘法十四年,由于常有战火,遂于陈代光大二年(568),率领弟子四十余人往湖南南岳,一到南岳,就对弟子们说:“我在此山约住十年,此后必定远游。”又说:“我在前世曾经到过此地。”师游化至衡阳,发现一处林泉清澈,见者悦心,即说:“此乃古寺遗址,我过去曾在此住过。”大家依他所说的进行挖掘,果然发现殿堂地基及僧人所用的器具等。慧思禅师所说之事,每次都很应验。

     

      慧思禅师在南岳继续弘扬禅法,信众莫不皈依,而陈主亦请慧思禅师到首都建业(南京),住在栖玄寺讲解《大品般若经》。

     

      慧思禅师有感于南方的佛教界偏重理论,忽略了禅法的实修。因此提倡止观并重,定慧双修,日谈义理,夜则观想。陈主尊他为大禅师而轰动一时。

     

      后来,慧思禅师又回南岳常住。临终之前,从山顶来到半山中的道场,招集弟子,连日说法,谆谆教诲,劝导弟子修行,闻者莫不感动。慧思禅师对众人说:“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三昧、般舟三昧、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一切所需,由我供给。若无如此之人,我即远去(圆寂)。”

     

      因修苦行不易,竟无人答应。慧思禅师嘱咐大众屏吸正念,自己安祥圆寂。弟子云辩见慧思禅师已经圆寂。便嚎(号)啕大哭,慧思禅师又睁开眼睛说:“你是恶魔!我将往生,有很多圣人都迎接我。你为何要痛哭扰乱我的往生呢!你这个愚痴的人现在出去。”说完之后,摄心静坐,又往生了。大众在当时都闻到异香满室,头顶暖和,身体柔软,颜色如常。时为陈太建九年(577),正好符合慧思禅师曾经说过只在南岳住十年的预言。

     

      慧思禅师,顶有肉髻,身相庄严,见者无不皈信。他善识人心,深思明照,不说他人之过,慈悲接引,方便教诲,奉持菩萨道。

     

      慧思禅师对于所学的经论,依教奉行。他的著作大都出于口授记录,有《诸法无诤三昧法门》、《立誓愿文》、《随自意三昧》、《法华安乐行义》、《大乘止观法门》等,止观法门一书很受宋代、明代以来,修学天台宗者所重视。

     


     

    三、天台思想,一脉相承

     


     

      我们通过了解智者大师所传承的祖师,智者大师与他们有很多共同点,第一重视禅观,屏息外缘,自我观照,洞察自性;第二受持法华经,统摄一切行门,证入法华三昧;第三解行并重,以免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偏差。

     

      今天的结语是:修学佛法要解行并重,定慧双修。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环节是回答问题……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提出来,我在下周回答大家。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做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欢迎大家下一次同一时间相聚在湛山空中法堂,分享智慧人生。最后祝大家,禅悦为⻝,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