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三十八) 天台宗的修行方法

 

发布: 2021-10-14 18:20:03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第四讲:天台小止观(一)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介绍天台小止观(一)(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主题: 天台宗的修行方法(第四单元第十二于2021年4月1日)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我们已经讲过三个单元了,今天开始讲第四单元,内容是介绍一本禅修入门的书,名叫《天台小止观》,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另一名称又叫《童蒙止观》,由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所讲。童蒙的意思是如小孩的智慧刚刚得到啓蒙教育;《小止观》是相对《摩诃止观》而言。这本书顾名思义就是修习止观禅修最基本的方法。

     

      蕅益大师在《教观纲宗》中说:「佛祖之要,教观而已,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修学佛法,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天台宗的教观强调义理的指导和禅观的修证, 要我们修行人「藉教悟宗」、「从禅出教」,教义与观行并重、理论与实修双运, 两者相辅相成,如鸟之两翼,如车之双轨,是一体的两面。由此可知学佛人不仅要学习佛法理论,同时还要重视修行的实践。实践方法很多,止观是对治昏沉和散乱最好的方法。

     


     

    一、止观就是定慧的另外一个别名。止就是“定”,观就是“慧”。心散乱的时候,用“止”来对治;心沉寂的时候,用“观”来对治。

     


     

      当我们的心浮起来,纷乱不定,就容易打妄想,所以就用“止”(定)的方法来对治。

     

      当我们的心过于沉寂,暗昧不明的时候,就用“观”(慧)的方法来对治,使它不昏沉,保持清明,让心安住在所观的境上。所以说离开了三谛(真谛、俗谛、中谛)的智慧,无安心之处,离开了止观,无安心之法。

     


     

    二、天台宗的修行以止观为根本

     


     

      《维摩诘经》: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起信论》:止谓止一切境界散乱相,观谓观分别因缘生灭相。《大乘义章》:止者守心住缘,离于散动名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

     


     

      (一)、什么叫止观?“止”,就是止息妄想、杂念、烦恼、散乱心;“观”观是内观自心,观照本体,照破无明烦恼、用智慧之光照破一切困惑和烦恼,这是佛所说的禅定方法。

     


     

      “观”,有五停心观:1、数息观、2、不净观、3、慈悲观、4、因缘观、5、念佛观。

     

      第一数息观,就是停止散乱心。心多散乱的人要修数息观。修数息观是修行入门的开始,因为众生的心最主要的现象就是散乱,唯有通过数息来收摄身心,有了定力的基础,再来修其他的法门,这样容易入定。

     

      第二不净观,停止贪欲心,心多贪的人要修不净观。

     

      第三慈悲观,停止嗔恚心,心多嗔的人要修慈悲观。

     

      第四因缘观,停止愚痴心,愚痴心重的人要修因缘观。愚痴不是笨,而是不解因缘义理叫做愚痴;不明因果,或者于因果没有概念就叫愚痴。

     

      第五念佛观,停止业障障碍道业,这种方法是对治业障深的人,也就是说,你如果一直要修禅定都修不来,怎幺办呢?为什幺会修不来呢?因为障重,什幺障呢?容易昏昏沉沉,不能安定身心,为了要对治你的昏沉障碍所以要修念佛观。

     

      关于五停心观的具体修法,我们将来有机会再来与大家分享。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是要我们明白什么叫止观,止观的下手功夫是什么?止观禅修法门是修证入道最为切要之根本法门。

     


     

    三、智者大师一生所说的止观有四种:一名“圆顿止观”《摩诃止观》也叫大止观。二名“渐次止观”,《禅波罗密》,。三名“不定止观”,《六妙门》就是不定止观。四名童蒙止观,也叫“小止观”。

     


     

      这部止观虽名为小,实大部之概要,大部就是指《摩诃止观》,是入道之关键。不是对大小而言。

     

      以上四种止观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根器而修。止观不仅能够让我们开悟成佛,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最好方法。它既可治身病,也能治心理上的问题。身病者:如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失眠健忘、精力不足等。心病者:如愤怒、悲伤、忧郁、烦闷、贪欲等,不论什幺人都可以打坐修止观。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使血脉畅通,疾病就不容易发生。否则,若时常受愤怒、恐惧、悲伤、心烦意躁,则必致气血不调,久而百病丛生。修止观能令身体清凉。古人云:熄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打坐不只能御寒祛暑,还能调整人的身心于最佳状态。中医学也说,心属于火,肾属于水。若人用心过度,心火上升,由于肾水不能上潮,导致水火不济,便会疾病百出,若心能宁静或系念丹田,心火若下沉,肾水便上潮,于是水火即济,则百病可以消除。譬如人失眠,也多由水火不济所致。若心能将万缘放下,专心观想丹田,水火便可互相接应,此时便易入睡。修止观能修到降伏妄想后,便可发生轻安,身心得到自在。

     


     

    四、小止观的啓教因缘:[法不孤起,仗缘方生。]

     


     

      “法”是指任何一法生起是不会单独起来的,一定有缘才会起来,缘具而生。“仗”就是依靠,依靠因缘和合他才能生起。这部止观的产生是什么因缘呢?,是因为智者大师俗家的哥哥叫做陈针,那时候当中军参将,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有一天,陈针将军在路上碰到了仙人张果老,张果老就对他说:“看你的相貌,你的阳寿已尽了,期月必死。”期月就是满一个月,满一个月你必死。陈针听了以后心里恐惧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请教他弟弟智者大师,问他该怎幺办?智者大师就跟他讲:你听我的话,只有修止观才能延长你的寿命。陈针这时候,没有别的选择,愿意接受他出家弟弟的教导,智者大师于是很认真的讲了这部小止观,并教他如何实修,陈针这时候为了长寿只好万缘放下,专注当下这一念心,精进用功。过了一年,又碰到张果老,张果老看到他容光焕发,大吃一惊,就问他,你能够起死回生,难道吃了长生不死的药吗?陈针回答说:[没有!没有!是我出家的弟弟智者大师教我修学止观坐禅方法,所以身体才这么日益强壮。张果老就说[佛法不可思议,能起死回生,可谓稀有。]之后过了几年,陈针在梦中见到天宫,书上有“陈针之堂”,十五年后会升到这个地方来。后来陈针果然在十五年后,就跟亲戚辞别,临终的时候他就结跏趺坐,安详而逝。由此可知,止观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不仅能使智者大师的哥哥陈针延长生命,还能上升善道。]

     


     

    五、修止观的目的是什么?

     


     

      修止观的人需要认清宗旨,陈针之所以修止观他的目的是为了延寿、升天。所以只能得到了止观的一点点皮毛的利益,而不是止观的本质宗旨。智者大师所说的止观,是要令众生成就佛道、了脱生死。如何了脱生死就要悟证第一义谛,所谓第一义谛就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于解脱中不执着解脱。天台小止观在第十章证果中,已经详细阐明了止观目的就是为了要证悟究竟成佛之果。

     

      止观禅修的方法十分方便,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修,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可以修。不过很多天台宗的祖师在修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对刚刚入门者在坐中修习止观,比较容易得益。

     


     

    六、修止观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修习止观禅法时,首先要了解为什幺要修禅观?打坐能产生什幺样的功效和作用?在童蒙止观一开始就有四句话作为修习禅观的指导思想: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相信三世因果,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佛经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由此说明因果丝毫不爽。

     

      止观禅修有三层境界:第一诸恶莫作,就是要受持五戒、八关斋戒,不造地狱、恶鬼、畜生之因;

     

      第二衆善奉行,广修十善,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种下人天果报之因;

     

      第三自净其意,就是要有禅定功夫,修到般若智慧现前,观照当下每一念心,到了一定的功夫,即刻开悟,明心见性,这时就能发现本地风光无限好的境界。

     

      要明心见性就要有佛法智慧作为引导,老实修行,真正下功夫,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修行的基础,坏事不做,好事多做,要有佛法的正确观念,具足正知正见,这样的修行才不会偏差。

     

      止观禅修方法能帮助我们超凡入圣,转迷成悟。如小上观所云:

     

      “若夫泥洹(湼槃)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泥洹就是修证佛法的最高境界,也叫涅槃,涅槃翻译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要圆满而寂灭,才叫做涅槃;所以圆满是要在理、事二者通达无碍。要达到佛法最高的境界,就必须修禅定静坐,禅定静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止观二法。

     


     

    七、众生有多少种烦恼?

     


     

      众生的烦恼,有两种:一种是贪瞋痴的烦恼;另一种是知见上的迷惑,观念上的错误,如常、乐、我、净,因为观念上的错误,才会产生不好的行为;因为不好的行为,才会造成身心上种种的烦恼。佛法最重要的是在于澄清一些基本的观念,观念清楚了,烦恼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我们之所以称佛为大觉尊,就是因为佛是觉悟者。觉悟到什幺?觉悟到众生迷惑的根本。

     


     

    八、修习止观禅定对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有所助益?

     


     

      第一色藴,是指一切有形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色蕴包括内色和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当我们身心安定时,内心产生喜悦,由喜悦的心情看待外在的一切事物就会感觉到喜悦、舒服。

     

      第二受藴,「受」能够让情绪得到稳定;

     

      第三藴,「想」让思想、记忆、判断能够获得圆满;

     

      第四藴、第五藴,「行、识」能使意志集中,智慧增长。

     

      止观禅定就是要我们修行修到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才能看到物体的本体,世界的真相;如果一盆水很脏或水很不稳定,所有世界的景相在里面都会产生偏差而变形了。我们就看不到这世间的真相!观是止之后观照这个理,观照事物的真实相。

     


     

    九、结语:“止是禅定之因,观即智慧之原由。如果修行人能成就定慧二法,这才能自利利他,具足一切佛法。”所以对修行而言,不出定慧二法。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环节是回答问题……

     

      1、请问无生忏就是无念念实相吗?是不是说无念中见实相就是最高的忏悔吗?

     

      2、请问念经、唸咒的时候要随文入观。但是在未完全明白咒语、经文意义的时候要怎样随文入观?例如在阿弥陀经丶大悲咒丶楞严咒、金刚经要怎样随文入观?感恩师父开示。

     

      3、佛教的“晨钟暮鼓”有什麽意义?爲什麽寺庙要有晨钟暮鼓。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提出来,我在下周回答大家。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做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欢迎大家下一次同一时间相聚在湛山空中法堂,分享智慧人生。最后祝大家,禅悦为⻝,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