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四十二讲) 天台宗的修行方法

 

发布: 2021-10-29 22:58:47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五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小止观调五事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 天台小止观弃五盖(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主题: 天台宗的修行方法(第四单元2021年10月22日)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今天是第四单元第五讲,上一讲讲到《天台小止观》第三章,断除五种障盖。今天开始讲第四章,调和五事。智者大师在这一章说,刚刚修止观禅修方法的人,要学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圣法,同时应当先发菩提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的大愿心要如同金刚一样的坚固,甚至不惜身命,勇猛精进。为成就一切佛法的功德,始终不退转。然后在坐禅时,以正念来思惟一切诸法实相,明白一切的善法、不善法、无记法、内六根,外六尘,以及六个虚妄分别识的有漏烦恼法,三界造作变化的生灭因果法都是因心识的虚妄分别而有。

     

      在《十地经》中说,“三界一切法,全是一心所造作。如果明白此心并无实性,就能彻悟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的心就不会对外境产生贪染执着,生死烦恼也会因此而停止。智者大师说要获得这样的智慧,做到正见观察,就要有次第地实践止观禅修方法。

     

      智者大师在解释调和五事时认为“调和”就像世间做陶器的工匠师傅一样,先要将泥土等原料调到合适的稠度,让它既不干硬又不糯软,然后才能将黏土放到陶轮里去塑形。又好比弹琴之前要调音,让琴弦既不会因为崩得太紧而断裂,也不会因为放得太松而失声。修行止观禅修也是这样,善于调和饮食、睡眠、身体坐态、呼吸、心念这五件事,就能让身心平和安适,引发禅定,如果这五个要素调不好,就会遇到种种妨碍,难以激发善法现前。

     

      首先我把这一讲的内容提纲大概跟大家介绍一下:

     

      壹、什么叫调五事

     

      一、调和饮食

     

      二、调和睡眠

     

      三、调和身体

     

      四、调和气息

     

      五、调和心念

     

      貮、在入禅、住禅、出禅调身、调息、调心

     

      一、在入禅时如何调身、调息、调心?

     

      二、在住禅时如何调身、调息、调心?

     

      三、在出禅时如何调身、调息、调心?

     

      叁、结语

     


     

    壹、什么叫调五事?

     


     

    一、调和饮食。

     


     

      饮食是滋养身体、提供精进修道方便的保障。如果吃得过饱,就会气息急促、身体笨重,经脉运行不通畅,让人心识闭塞,这时候禅坐,很难安定下来;如果吃得过少,身体虚弱,心识飘忽,也难以集中精力。这两种极端都不适合禅修。再者,如果吃了垃圾食品或者吃了自己身体不适宜吸收的食物,就会引发旧病,让人心识昏迷,使得身体不安适。所以调和饮食对于刚刚修学禅定的人来说,十分关犍。经中说,“身安则道隆”身体安稳则道业兴隆。一切诸佛常常教诲我们,修道的人对饮食要适量、节制。

     


     

    二、调和睡眠。

     


     

      睡眠是无明惑障覆,不可以放纵。如果睡得过多,不仅仅会荒废修学圣法,还会丧失禅定的功夫,让心灵昏昧,善根沉没。行者应当对生死无常生起警觉,调伏睡眠的障覆,令自己神气清白,心念明净,这样才可以栖心于圣道,获得禅定。所以经中说,在夜晚三时之中,初夜、后夜这两个时段不要荒废在睡眠之中,要提醒自己人生如梦,世间无常。精进禅修,早日解脱。

     

      智者大师在《小止观》这本书认为:

     


     

    三、调和身体;
    四、调和气息;
    五、调和心念

     


     

      这三者应合在一起来实践修行,不能分开来讲。

     


     

    贰、调身、调息、调心这三者在入禅、住禅、出禅不同的时段,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一、入禅(开始禅修)时如何调身、调息、调心?

     


     

      (一)在入禅时怎么调身?

     

      修行人想要进入禅定,就要调身,调身不仅是在打坐时就要准备好,在还没有上座的时候,你的行为、进止、动静、作为,都应当留心用功。如果行动粗放,那么气息也会随之粗放,心念也就随之散漫难调,到了坐禅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烦躁,很难体会到恬怡的快乐。所以即使在没有进入打坐禅修的时候,也要预先用功调和身体,来为坐禅创造助缘。

     

      第一步,到了坐禅的地方,应当先安坐,让自己坐在上面感觉安稳舒服。

     

      第二步,调整双脚。如果是单盘(半跏坐),就把左脚放置右脚上,然后将双脚拉到身前调整两条腿的位置,尽量让左脚趾安稳放在右大腿上,与大腿骨平齐,让右脚趾安稳放在左大腿上,与大腿骨平齐。如果要双盘(全跏趺坐),就加一个动作,即将右脚搬上来放在左腿上。

     

      第三步,保持衣襟整齐。

     

      第四步,安放双手,结弥陀印。

     

      第五步,调整身体:将脊背挺直,然后腰部用力,旋转自己的上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360度轮流旋转,帮助身体运动。旋转七八次以后,端身正坐好,脊骨自然伸直,不可弯腰驼背,也不要刻意耸立笔直。

     

      第六步,端正头颈,使得鼻子与肚脐保持在身体的中线上:不偏不斜,头部不低垂也不昂起,面部保持平正。

     

      第七步,张开口齿,吐出浊气:在开口吐气的时候,不可以心急气粗,要让气息绵绵地吐出,并且观想自己身体经脉之中所有不通畅的地方,随着气息通畅排放出来。然后再微微闭口,用鼻子轻轻地吸入清气。这样做三遍,如果身体气息调和,做一次就够了。

     

      第八步,微微合上嘴巴:只要让上下嘴唇、上下牙齿微微相碰触即可。然后舌头放松,舌尖轻轻地接触到上颚(两个门牙牙龈的地方)。

     

      第九步,微微合上双眼:不须用力闭目,只是阻断强光进入双眼即可。

     

      如果依照智者大师刚才所讲的这九个方法调身,保持这样端身正坐的姿势,身体就能稳如磐石,如如不动。头颈身体四肢不要随意摇动,这就是刚入禅定时的调身方法。身体不粗重宽放,也不紧张急促,这就叫调和身体。

     

      (二)刚刚修禅时调和气息。

     

      1、气息有四种状态:1)风,2)喘,3)气,4)息。前面三种是气息不调的状态,最后一种气息的状态才是调和的状态。

     

      第一什么是风的状态?就是在打坐时,鼻子的呼吸,空气出入会发出声音。

     

      第二什么是喘的状态?就是打坐的时候虽然不会发出声音,但是气息出入时结滞不通畅。

     

      第三什么是气的状态?就是打坐时虽然气息没有声音也不结滞,但是呼吸粗大,不够细微。

     

      第四什么是息的状态呢?就是呼吸没有声音、不结滞、不粗犷,气息的出入绵绵相续,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神态安稳,情志喜悦,这是调和息(呼吸)的最佳状态。

     

      在打坐时,如果保持在“风”的状态则身心散漫,保持在“喘”的状态则结滞不通,保持在“气”的状态则疲乏劳损,如果保持在“息”的状态就会慢慢进入禅定的境界。

     

      在打坐时,风、喘、气三种不调和的状态下,会干扰心识,使得心念难以安定。

     

      2、调和气息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将心念的注意力往下放(譬如专注在丹田之处)。

     

      第二种,将身体放松,不要紧张拘束。

     

      第三种、观想自己的气息周遍全身,从全身的毛孔中出入,通畅无碍。这样子,心念就能够细密,气息也就能变得微细。气息调和则一切病患不生,心识容易安定。这就是初入定时的调息方法。所以说不粗涩不滑溜是调和气息的要点。

     

      (三)在刚修禅时调心的方法,有三个步骤:1、入禅时调心,2、住禅时调心,3、出禅时调心。

     

      1、入禅时调心,有两个方面:

     

      第一调伏散乱、妄想、杂念,让心念不要乱跑;

     

      第二让心不要落入沉、浮、宽、急的状态中。

     

      1)什么是沉的状态?

     

      如果在坐禅时头颈低垂,心中昏暗,不能明察和记忆心的状态,这就是叫昏沉。这时候就应当将心念专注在鼻尖,安住在正念,不要分散意念,就可以对治昏沉的状态。

     

      2)什么是浮的状态?就是在坐禅时心识容易飘动,甚至身体也不安定,总是想着其他的事情,心在浮动。这时就要将心念安放在下方,注意力放在肚脐处,用这种方法来对治散乱,心才能安定静默。由此可见心念既不昏沉,也不浮动就是调和心念的要点。

     

      另外在修禅定时,心还会出现宽和急的各种禅病之相。

     

      3)什么是心急的病相呢?就是在坐禅时,收摄身心,用功失度,所以气息上涌,胸臆急痛,这时要放寛心态,观想气息都往下方流,如果这样修急痛之病就能痊愈。

     

      4)什么是心宽的病相呢?

     

      就是心志散慢,身体萎靡不振;或口中液涎外流;或心情晦暗。这时候应该收摄身心,端正身体,抖擞精神,让心安住在正念中,用这种方法来对治心理宽放的禅病。

     

      心还有粗涩和滑溜的状态,结合前文便能知道如何来对治了。这就是入禅时调心的方法。

     

      修禅定,遵循着从粗犷逐渐进入细密的次序。在调身、调息、调心这三件事之中,身体相对而言比较粗大,其次就是气息,而心念最为细静。所以说先调粗再入细,逐渐让心安静,是刚刚修学禅修的方法。以上就是初入禅的调和之法。

     


     

    二、在禅坐之中(住禅),如何调身、调息、调心呢?

     


     

      修禅的人在一次禅坐中,时间不定,有的比较长,比如十二个小时,有的比较短,比如一个小时,或者坐到二个小时、三个小时之久。在禅坐中摄念用心,就应该知道身体、气息、心念的调和之相和不调和之相。尽管在禅坐之初就已经调节了身体的姿势,但是如果在禅坐中发觉自己的身体或宽放、或急促、或偏斜、或弯曲、或低垂、或昂头,只要身体不端直,就要随时将它调整好并保持正念。

     

      再者,在禅坐之中,身体虽然调和,但是气息可能不调和。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或风、或喘、或气急,身中胀满,就要用前面所说的方法随时来调整,让气息绵绵密密,若有若无。

     

      而在禅坐中,身体和气息虽然调和了,但是心念可能浮、沉、宽、急不定,这时候如果觉察到心念的不调状态,也用前面的调心方法来调节,使得心念中正平和。

     

      以上所讲的调身、调息、调心在禅坐中并没有固定的前后次序,只要觉察到有不安稳的状态,就要随时纠正和调适。在禅坐中身体、气息、心念三者不要相互错乱,融合统一。这样就可以消除宿世的业障病,消灭障碍,并有机会证得圣道。

     


     

    三、坐禅之后,准备出定下座。在出禅时怎样调身、调息、调心呢?

     


     

      (一)将心念从禅修的境界中放开,并微微张开口齿呼气,观想气息从身体的经脉中随意流通,然后微微运动自己的上身。

     

      (二)轻轻转动一下肩榜、上身、双手、头部、颈部。

     

      (三)轻轻地放开双脚,柔软地放好双脚。

     

      (四)用手按摩身上的毛孔。

     

      (五)让双手的手掌搓磨至煖,然后掩住双眼,缓缓揉动后,慢慢地睁开眼睛。

     

      (六)等到身体热量慢慢退掉之后,才可以随意出定。不然的话,禅坐中心念安住,会因为细微的法还没有散开,留在身体里(身体毛孔大张),在出定时猝暴急促的话,(风寒趁虚而入)会让自己头痛,关节僵硬,好像患上了风劳病。以后再坐禅的话,就会烦躁不安。所以每次将要出定下座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常识。

     

      这是出定下座时,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也就是从细法中慢慢走到粗法。果能如此,便可在入禅、住禅、出禅中善加用心,正如偈中所说,修禅者在进修与休息之间都能按照规则,有次第地进行,防止粗法与细法之间的混乱,就好像善于驯马的马夫,想要前进还是后退,都能随意自在。

     

      又如《法华经》中所说,“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住、出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

     


     

    叁、结语:修习禅定贵在调心,心安则道隆。佛在《金刚经》开导我们要“善用其心”。唯有找到真心,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幸福之家。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大家提出来发到微信朋友圈或电邮给我,我在下周统一回答大家。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做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