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五十二讲) 《维摩诘经》要义

 

发布: 2022-02-05 09:25:44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三讲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 《维摩诘经》要义(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湛山空中法堂Zoom课程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8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有位朋友问我,有许多人劝他学佛,他想了解,为什么要修学佛法?我告诉他,有很多理由要修学佛法,特别是在现在这么忙碌的时代,第一为收摄身心要修学佛法,第二为安定情绪要修学佛法,另外最重要的是为找回本有的觉性要修学佛法。因为现在这个时代诱惑很多,我们的心每天随境而迁,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我们做事情往往过于投入,过于执着,所以我们要把身心收摄住,如果我们能够把身心收放自如,那才是个幸福的人。再者,如果我们随着外在的境界,有时是顺的境界,有时是逆的境界,我们容易情绪失控,会发脾气,一发脾气,一方面对自己身心不好,另方面周围的人也会感受到负能量。

     

      另外一个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找回原有的觉性,唯有找回原有的觉性,才有智慧面对周围的变迁。特别是这次疫情,时间这么长,影响这么大,如果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是很难适应这么大的变化的环境。所以修学佛法好处很多,不管是对自己修身养性,或是对自己的善念的培养,包括对周围的人,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们现在学习大乘佛法的经典,也是为从佛经里,得到启示,开发自性,让我们本有的智慧,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原因。

     

      因为我们现在是在讲大乘经典,请大家合掌,跟我一起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在上一讲我跟大家介绍了《维摩诘经》第一品的要义。在第一品中,释迦牟尼佛已经为这部经开宗明义指导了方向,他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说明了佛国净土不是天然而有,而是由每个修行人的功德力所成就的。只要修行人的心中能保持清净、慈悲、自在、随顺,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也就是清净的了。

     

      因为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没有离开我们的心,佛法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佛法也没有离开这个世间。当你迷茫时,你看到世间的一切都是歪曲的;当你觉悟时,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快乐就在当下。所以,迷与悟是在一念间,这个世界你所感受到的也是在一念之间。

     

      在上一讲,我们就讲到莲花不在高原大陆,而是从污泥中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唯有经历过诸多烦恼和痛苦,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就在磨炼中激发出来。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不管处在什么环境,都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增上缘,顺境是学佛的增上缘,逆境也是学佛的增上缘,这就是佛法的智慧。

     

      今天开始讲解《维摩诘经》第二品的要义,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从第二品即“方便品”中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一、第二品的大意是什么?

     


     

      这一品叫《方便品》,大家有无听过“方便”这两个字?这是佛法的专用名词。在佛法中,方便代表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大智慧。因为方便是权巧方便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以种种权巧方便度化众生。要度化众生,先以各种各样的权巧方便,吸引众生来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共成佛道。所以凡是发大菩提心的修行人,每天都是在想用什么方法接引众生,这就是佛教的慈悲。

     

      这一品的大意是在讲,住在毗耶离城的维摩诘大居士,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他在供养一切诸佛的同时,还听闻佛法,都是大乘妙法,故名“深闻法要,契入不二法门”,他契入到了大解脱、自在境界,叫做“契入不二法门”。

     

      为了方便摄化各种各样的众生,他上至政治,下至妓女院、酒馆,无处不在。他积极参予社会各种活动,是一位很有活动能力的善知识,在社会上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之所以成为大菩萨,不是普通人,他的能力、影响力都是很大的。

     

      后来他为了广度众生,于是示现有病,这时候大家得知后都很关心他,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来探望。维摩诘居士借此机会现身说法,告诉那些来探访他的人,我的身体与大家的身体一样,是无常、虚幻、垢秽的,众病所集,苦恼无量。这就是佛经中常说的“有身则苦”,有这个身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病苦。所以不应该心为形役,应常乐佛身。佛身是从无量智慧功德生的,是从戒定慧生的。维摩诘居士告诉我们,身体虚幻不实,要将肉身变成佛的法身,这样才能不生不灭,不遭受种种痛苦。佛身从何而生?从无量功德生,从戒定慧生。应以此幻化之身,勤修一切清净善法,才能获得成佛的清净法身。如性空长老常常开示的,人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凡夫生命,另一个是法身慧命,这个很了不得,证得法身慧命,就能证得不生不灭,来去自由。有肉体之身,就受种种限制,充满痛苦,但通过修行证道,证得清净法身,法身是不来亦不去,心里想到哪里,都能自在无碍。故维摩诘居士说清净法身才是我们要证得的“身体”。

     

      维摩诘居士不愧为大菩萨,辩才无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世间法说到出世间法,从小乘说到大乘,从凡夫讲到成佛,内容十分精彩。所以大家有空应该多读《维摩诘经》,特别是在家居士,在繁忙的时候,在家庭中怎样修学佛法?怎样找到平衡?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工作,又要成就一番事业,又不离开佛法,又能够修行,就要学习维摩诘居士的不二法门。不二是什么意思?不二就是在家不执着“家”,修清净心也不执着“清净心”;在娑婆世界不执着娑婆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贪着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到了这种境界,我们就来去自如,不为任何一法所挂碍。

     


     

    二、维摩诘居士是一位怎么样的人?

     


     

      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在世,只是到娑婆世界协助释迦牟尼佛说法,不是普通人。维摩诘居士示现为毗耶离城中一位在家居士,德高望重,是大富豪的长者。他与一般人不同,有些人学佛,是因为遇到挫折,逆境现前才悟到佛法,修学佛法。维摩诘居士是大富豪,很有智慧,各方面都很好,也可以说他是在顺境中修学佛法的。他是为了救度世人,善巧方便,才居住在毗耶离城中的。从无量劫以来,他供养过无数诸佛如来,已经培植了成佛的深厚善根。获得无生法忍,辩才无碍;神通广大,具足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这六种神通。修学佛法圆满,他对于所修学的佛法,没有不通达的,被问到任何佛法他都能通达无碍。他的特点是善于用智慧度人,这很了不起。要度人一定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观机逗教,懂得因时因地因人以各种各样的方便法门教化众生,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没智慧,不观机逗教,讲了老半天,人家没感觉,那就白讲了,所以度人一定要有智慧,用权巧方便度众生。

     

      他修行多年,精勤佛道,信奉大乘。之前讲过,佛法有小乘佛法,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是独善其身、自我解脱,大乘佛法是要发广大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一切众生,希望所有众生皆共成佛道,这就是大乘思想。维摩诘居士是修学大乘的,讲话做事很有分寸,行住坐卧具足佛教威仪,大家看到他都肃然起敬。他的心量很大,如同大海,宽广无边,渊深莫测。为什么他心量大?因为他的智慧大,慈悲心大,故而心量大。心量大则福报大,一个人的心量决定格局、决定命运,故我们修学佛法,要学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才能得到超越、解脱。不然人家说一句自己不想听的话,就生气烦恼,吃不下睡不着,这就是心量不够大,智慧不够大,慈悲心不够大,包容心自然而然也不够大。

     

      维摩诘居士的德行,不但诸佛如来十分赞叹,佛的弟子、天王、国王、普通人对他也都十分崇拜敬仰。一个人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敬仰,很不容易。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做好自己,不管是讲话、做事,我们的心量、我们的发心,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要让人家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要让人家对你好,要先问问自己,对大众付出了多少?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到寺院拜佛,拜菩萨?因为诸佛菩萨不论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度众生,都在关心我们,都在讲佛法,都在利益众生。所以众生心里面念念不忘佛菩萨,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这就为什么佛菩萨有这么多人来恭敬、护持,因为佛菩萨发心广大,故而福报也很大。

     


     

    三、维摩诘居士是如何把佛法落实到生活中去?

     


     

      我们修学佛法,理论通达了,还要把所学的佛法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才能起效用,才能得受用,要学以致用,才能得到利益。修学佛法有四个层次,即信、解、行、证,信是相信,解是了解,行是实践,证即到最后证悟到佛法妙理。

     

      维摩诘居士为了教化他人,以身作则,以各种修行去利益他人。他是非常有钱的富豪,是一位富商,但他不做守才奴,他经常资助城中贫民,广行一切善事。我们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包括自己,每天,每个月,每一年,乃至一生,问问自己,做了多少善事,做了多少不好的事情。常常回光返照自己,才知道为什么自己福报这么薄,为什么这么倒霉,为什么这么多病?佛教中说,自做自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常常行善积德,这是很了不起的。如果我们跟行善积德的人在一起,那我们也有机会因缘行善。如果跟坏人在一起,也会受到坏的影响。所以周围的朋友很重要,都是我们止恶行善的增上缘。

     

      维摩诘居士持戒清净,树立佛教徒的典范,使令大家在他的影响下也不敢犯戒;他修忍辱波罗蜜,使令世人也不敢暴燥随意发脾气;他不断精进,追求完善,使令世人也不敢放逸,努力从善;他修持禅定,让大家也懂得收摄身心,心不散乱;他以定发慧,摄化无明愚痴的众生,令其转迷成悟,亦令周围人找到本有之觉性。在其影响下,很多人修学佛法,止恶行善,净化身心,得到大智慧。故而如果一个人,是大善知识,会影响到周围人变好;如果是一个坏人,也会影响到周围人变坏。维摩诘居士就是一位典型的以身作则的在家居士,影响到周围的人成为懂得止恶行善的好人。

     

      希望佛弟子们在皈依后,在讲话做事时都能起到表率作用,让周围人包括亲戚朋友,发现你在学佛之后,心量大了,脾气好了,习气少了,这样就能影响到周围的人,让大家跟着你一起学佛。而维摩诘居士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大家尊重的大善知识。

     


     

    四、维摩诘长者作为在家居士如何修学佛法?

     


     

      为什么维摩诘居士那么了不起?为什么作为在家学佛的居士,被称为大菩萨,得到大家的恭敬、护持,究竟有何秘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维摩诘居士虽然是白衣居士的身份,但却奉持出家人的清净戒律,这很不容易,作为在家居士,但他的身心清净无染;虽然他居家生活,居于娑婆世界,却没有对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贪染执着,只是把这个世界,这个家,作为度化众生的平台而不执着,不执著于三界;虽然他有妻有子,但常修清净梵行,对其妻子儿子,不即不离,既能成为好的先生,好爸爸,但心未离道,心在道上,这是很了不起的在家修行的大菩萨;虽然他也有众多家眷却能感受到独处的清静,他有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家眷,但他也能感受到独处的清静。能静能动,既能与很多人在一起,也能独自修行;他身上穿的服饰虽然是名贵品牌,但他更加在乎自己积德修善所带来的纯朴之美。因为他要应酬,所以服饰要得体,但他不执着,更喜欢的是积德行善所带来的纯朴之美;他虽然每天有山珍海味的饮食,但他更喜欢从禅修中得到的禅定喜悦,也就是说,在饮食中,他更重视的是通过禅定得到的喜悦,这是他真正想要的境界。不像普通的在家人,拼命赚钱,每天都需要山珍海味,不然就觉得没办法生活;维摩诘居士的一言一行,以至游戏玩乐,如下棋、赌博之类,看上去好像在下棋,赌博,但实际上都在行教化度他人;虽然也学习外道异端,看了很多外道的书,也学外道修行方法,但不违背他的佛教正信,而是唯有了解外道所学所修,才能更好地引导外道入佛教;虽然研习世间各种学问,但他知道唯有佛法才是最究竟、圆满、了义。也就是说,作为佛弟子,不是不能看世间的书,但要知道为什么要看这些书,如果是为了了解并度化更多的众生,并且不会影响自己对佛法的信心,那是可以的。所以维摩诘居士,虽然也研习世间各种学问,但他知道唯有佛法才究竟圆满了义,他的知见不会改变;凡是认识过维摩居士的人,对他的德行和学问、慈悲心都深表恭敬和崇拜,他就是这样一位大居士。

     


     

    五、维摩诘居士每天那么多工作和应酬,如何做到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维摩诘居士很了不起,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是他执持正法,以各种善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包括毗耶离城的许多人。他虽然在社会中象一个俗人一样每天忙碌于工作,但不被俗务所牵挂,这很不容易,普通人有时候工作起来就忘记修行了。比如说,他象普通人一样也做生意发大财,可是他却没有因赚了很多钱而生起贡高我慢之心,因为他所赚的钱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对于钱财并不执着;他也乐于参与政治、司法诸事,但其目的是为百姓的利益而参予政治;他参加过各种研讨会,目的在于引导人们了解大乘佛法;他到学校,是为了教学生知识;那怕他进入妓院青楼,即现在所谓的“红灯区”,也是为了让世人明白色欲的罪过;每当进入闹市酒馆,也是为了度化众生,他劝人戒酒立志,不要每天迷迷乎乎的。

     

      维摩诘居士的行事风格,有的人无法理解,甚至误解他。但是他如如不动,别人称赞也好,骂也好,他不为所动。关于这些境界,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曾开示过说:“用既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一个人真正具有大智慧之后,他不会被任何框架规则和观念所束缚,却又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境界,就是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在相上执着,初发心就是为利益众生,所以哪里都是道场,哪里都是弘扬佛法的平台。

     

      维摩诘居士无论在哪里都受人尊敬。在年长而贤德的人群中,他们尊他为领袖,听他宣说殊胜的法理;若在诸大臣中间,他便有首辅的威信,他教导大臣们要奉守正法;若在平民百姓中,他又是百姓的尊长,他教导他们要积极行善修福,因为他看到为什么老百姓辛苦,就是福报不够,唯有修善才能改变命运。维摩诘居士因为德高望重,人缘特别好,社会各界都有他的朋友,大家喜欢亲近他,时常向他求教,是一位标准的大善知识。所以人缘很重要,平常要广结善缘才行。

     


     

    六、维摩诘居士示现身患疾病,借机演扬妙法。

     


     

      维摩诘居士具足无量功德,以无量的方便之法,给予众生种种利益。他为了教化众生,示现身患疾病。由于他平常广结善缘,当他老人家生病的时候,毗耶离城中,从国王以下,包括诸大臣,诸贤德长者、诸白衣居士以及诸婆罗门长者,还有诸王子以及文武百官等等,人数成千上万,纷纷前往维摩精舍探视病情。这就说明他平常人缘好,病的时候大家都来关心他。

     


     

    七、维摩诘居士为来访者,以身有病作为主题,用各种譬喻,开示肉体如梦幻不实。

     


     

      维摩诘居士对这些探访者开示说:“诸仁者啊,我们的身体处于无常幻灭之中,我们的身体无强、无力、无坚,很快就要朽坏;是靠不住的东西;有身体就有苦,是痛苦、烦恼和疾病的根源。像这样的身体,明智的人不会依赖它,因为这身体如水中泡沫,不可以捉摸;如空中的气泡,不能够久住。

     

      这身体并无自我之相,如同薪尽火灭,拿木柴去烧,木柴烧完了,火也灭了。离薪哪有火?这身体并非人我,如水无定形,而人无固定特征;这身体并无主动性,如风刮树叶,满地乱转;这身体肮脏、恶秽满盈其中,是臭皮囊;这身体是虚幻不实,那怕依靠沐浴、衣服、饮食,也终归消磨殆尽,身体是无常幻化的。

     


     

    八、维摩诘居士认为唯有了悟身体的变幻和苦痛才能证悟到佛的法身。

     


     

      维摩诘居士说“诸仁者啊,这身体只是临时借用而已,我们应当追求佛身。为什么呢?因为佛身才是法身,法身是一切诸法的本体。这法身由积累无量功德与智慧所生;此法身由戒定慧三无漏学、由解脱生死、由解脱知见而生;由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而生;从修习六度,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由修六波罗蜜而生。这法身由止观修持而生,通过修止观也可修得法身;从断除一切不善之法、聚集一切善法而生。总而言之,法身是从从无量数的善法,才能生出如来法身。我们要通过修学佛法,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才能证得法身。

     

      维摩诘居士说,“诸仁者啊!任何想得如来清净法身,断除一切众生生死病患的人,都应当立下菩萨誓愿,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维摩诘居士就是这样的慈悲,向所有前来探望他病情的众生,宣说了以上的法义,让大众觉悟到肉身的幻化,法身的究竟。在当时就有数千人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维摩诘大居士宣说大乘妙法之后,有这么多人当下得到受用,都想要成佛。

     

      《维摩诘经》第二方便品,不仅文字优美,内容也很丰富。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现代学佛人借鉴。这一品虽然表面上在开示大众舍离虚幻不实的凡夫身,去追求清净解脱的法身,但是维摩居士同时也在启发我们,他认为法身即在当下,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智慧,唯有通过智慧才能看破人身如幻,才能精进修行,最后证得法身。

     

      维摩诘居士认为,众生在烦恼的污泥中,反而容易激发出大智慧,我们在逆境中反而能激发菩提心。所谓“富贵修道难”,往往生活中遇到烦恼,逆境现前时,才能激发大智慧。所以修行人对烦恼的态度应该是来时不拒,去时不留,来时随之来,去时随之去,心里如如不动,才是解脱自在之人。所有的烦恼和迷惑,如果善于运用都是菩提的种子,都是成佛的因缘。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烦恼和困惑,也有很多事情想不通。比如说有人很困惑,为什么老天对我不公平,我生下来就是贫穷的人?为什么我遇到的人都对我不好?为什么倒霉的事情总是降临在自己的头上?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命还是这样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修学佛法的课题,从修学佛法的角度讲,也可以做为“疑情”,有一天参悟明白了,这些疑惑就没有了,所以要常常参悟,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每个人对烦恼的领悟不同,所感受到的境界也不同。

     

      维摩诘居士,现身说法,他就是一位拥有妻子亲眷乃至往来于社会各阶层,他却又能做到随缘普渡,一尘不染,这就叫菩萨。菩萨可以是出家众,也可以是在家众。只要能做到在世俗而不著于世俗,这就是菩萨大解脱境界。也就是说,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是不执着在家的烦恼,就可以说是大菩萨。

     

      出家可分为:第一身心皆出家;第二心出家而身不出家;第三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维摩诘居士就是以第二种修行现在家居士相,他的心如出家众一样清净无染。

     


     

    结语:

     


     

      维摩诘居士的境界,不是二乘的境界,也非普通人可以测度。不过他的修行境界最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要学会在忙里修,把家作为道场,把人际关系作为度化众生之平台和机会。如果你能领悟其中之妙义,并身体力行,你就是“在家的维摩菩萨”了。希望每一个人通过读《维摩诘经》之后,在家居士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都成为维摩菩萨。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把今天讲经听经的功德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