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五十四讲) 《维摩诘经》要义

 

发布: 2022-02-27 10:18:47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五讲:《维摩诘经》要义(第四品)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 《维摩诘经》要义(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湛山空中法堂Zoom课程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8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请大家合掌,跟我一起念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佛陀想派遣五百位声闻弟子去看望维摩诘的病情,他们不敢胜任,因为他们认为无论是智慧、辩才和境界,都不是维摩诘居士的对手。

     

      今天开始讲菩萨品第四,菩萨的境界和智慧当然比声闻弟子要高深许多。佛陀知道五百弟子不敢去探望维摩诘居士,于是就想派遣在修菩萨乘弟子中的弥勒菩萨、光严菩萨、持世菩萨、长者子善德菩萨等前往问病。没想到他们的遭遇都与舍利弗等人一样,都曾被维摩诘居士所批评,因为境界不同,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在世,是帮助释迦牟尼佛宣扬大乘佛法的,一般菩萨也无法理解维摩诘居士所讲的大乘佛法的高深境界,所以各各都说不能胜任。

     

      同时通过本经也可以了解,何为佛法,作为佛弟子应以何种态度修学佛法,故而《维摩诘经》对当代佛弟子非常重要,是一本引导我们进入佛教法海的最好经典。每次我读《维摩诘经》都很感动,两千多年前的佛教境界是这么高深,所发生的不可思议的境界,都值得我们现在思考和学习。

     


     

    一、弥勒菩萨章

     


     

      在菩萨弟子中,佛陀第一个问的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是继释迦牟尼佛后的觉者,接引众生修学佛法共成佛道。

     

      在《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是这样说的,于是世尊对弥勒菩萨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弥勒菩萨回答佛陀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从前,有一天,我正在兜率天和兜率天王及其随行的众天人谈论修习菩萨行的不退转之法时,维摩诘居士走来对我说:‘喂,弥勒,世尊曾为你授记,预言你再有一生即可成佛。不知道你是以哪一生来成就佛的预言?

     

      你是用过去生呢?现在生呢?还是未来生呢?如果你以过去生授记,则过去已经过去;如果你以未来生授记,则未来还没有来;如果你以现在生,则现在刹那刹那生灭,瞬间即逝’

     

      这就是说我们的一念心是生灭不息的。

     

      ‘就如佛曾对一比丘所说:在同一瞬间,你已经过出生,变老,死亡,又再出生…;’

     

      也就是说,前念的我与后念的我,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的身体,从佛法的角度讲,刹那刹那都在生灭,都在变化,但凡夫的肉眼看不出来。如果经过二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一百年,把小时候的照片与一百岁的照片比较一下,就知道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变化。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们说,一瞬之间,已经经历了出生、变老、死亡、再出生,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佛陀对你以无生授记,既然无生则没有生也没有灭,才是名符真正成佛之位了,既于正位中入佛境界,亦无须授记,亦无须得无上正等正觉了,还何必说弥勒再下一生成佛的预言呢?……’

     

      这就是大乘境界,虽然佛为弥勒菩萨授记,当来下生成佛,但这是讲给众生听的,真正成佛是不能着相的。维摩诘居士要让我们知道,学佛的人要破相,若执著佛法,执著真理,执著生死,执著涅槃,都是不对的。

     

      ‘因此,弥勒啊﹗不要以此不退转法去诱导诸众天人。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发菩提心的人,亦没有所谓由发菩提心而退转的人。’

     

      这就是大乘最高的境界,如同我们平时说:“我在念佛”,从佛法的角度讲,没有人在念佛,没有能念之人,亦没有所念之佛,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就是这个道理。

     

      ‘弥勒,你应该指导这些天人捨弃分别菩提之见,’

     

      不要分别菩提、觉悟的见解,如果对菩提、觉悟有所分别,那就不是正知正见。为什么呢?因为菩提不是幻身可得,也不是虚妄分别心可得的;真正得到菩提是离开虚幻的身体,离开虚妄的分别之心,要破妄显真,要明心见性,才能真正得到菩提。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我们要破除对一切佛法的执著,佛所说一切法皆是方便说法,不要把佛所说的方便之法当成实在之法。我常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如指指月,我们应顺着指头的方向去找月亮,如果只是把眼睛停留在指头上,那永远也见不到月亮。也就是说,我们读佛经,听佛法时,要听出言外之音。佛法的智慧,佛法的真理是超越语言思维想象分别的,这就是我们学佛之人通过听《维摩诘经》应得的启发,这样才能生起智慧,不然听十遍《维摩诘经》也无法开智慧。

     

      ‘明白归空寂灭,’

     

      我们常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

     

      ‘寂灭即是菩提,’

     

      何为菩提?菩提可译为道,亦可译为觉悟。

     

      ‘因灭除幻化存在的诸相之故;

     

      顺应万相,即是菩提,因顺势回到原点便是空之故;’

     

      菩提没有固定的相,修行人要顺应万相,随缘度化众生。正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这个地方住,可以修行成佛;在另一个地方住,也可以修行成佛。见到这个人可以跟他讲佛法,见到另一个人也可以跟他讲佛法。都在道上,都可以成为成佛的因缘,都是菩提,都可以因此觉悟。

     

      ‘知道众生烦恼,即是菩提,因已了解众生的心念行为之故;’

     

      所以我们要多跟众生接触,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心理状态,通过了解他们,才知道他们烦恼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向他们讲经说法,这样他们就能觉悟,就能得度。

     

      ‘无执无取,即是菩提,因已没有可被攀取的缘相之故;’

     

      因为取着,就不会攀缘,不会取舍。因为有取舍,就会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爱的有恨的,所以无取舍才是菩提,才是觉悟,才是道。

     

      “世尊,就在维摩诘这样说法的时候,有两百位天子得了无生法忍。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大家听到这段经文,从中有何启示,学到什么道理?弥勒菩萨章的内容很多,但我时间有限,希望在一个小时里,把这一品讲完,所以我摘出比较重要的跟大家分享,没办法把所有内容都详细讲。最重要我希望抛砖引玉,把《维摩诘经》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本经的要点,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受持读诵。

     

      弥勒章小结:在这一章主要是要破除功行名位。虽然佛陀曾为弥勒菩萨授记一生补处,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但不可著相,因为一切法本来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法尔如是。这才是真如,真如才是根本,真如才是第一义谛,真如才是我们想要证悟到的境界。

     

      真如才是一切法的本体,如如不动,既没有修行的方法,也不能执著要证到什么样的果位,这都是方便说法,从本体而言,法尔如是。希望大家读大乘经典时,特别是读《维摩诘经》时,掌握这个要点,这样就能明白,维摩诘居士所讲的都是大乘不可思议的妙法,是提醒大家不能有法执。可能很多人能明白不能有我执,但不能明白不能有法执。我们要把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当成指月之指,不要执著于语言文字相,不要执著于概念思维,一旦执著,就不能证悟菩提。

     


     

    二、光严童子章:

     


     

      于是世尊对光严童子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光严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从前,有一天,我正要由毗耶离大城出去,而维摩诘恰好进城。我即向他行礼问道:‘居士,你从哪里来呀?’他答说:‘我从道场而来。’我就问:‘道场在哪里?’他回答我说:‘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从这里我们知道:“直心是道场”,这句话是来自于《维摩诘经》。

     

      道场是什么意思?是指修行学习的地方。意思是说正直的一念心就是修行学习的地方,因没有虚假之故。

     

      ‘要有深厚的信心就是道场,因能增长功德利益之故;’

     

      学佛之人要有坚固的信心才能修道证菩提,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就是这个道理。

     

      ‘要发无上菩提心就是道场,’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要发无上菩提心。因为菩提有方便菩提,有究竟圆满菩提。究竟圆满菩提就是佛的菩提,就是要发证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这才是道场。因为这是大乘根机。

     

      ‘不会错谬入于二乘之故;’

     

      因为同样是菩提,有的是方便菩提,小乘也可以超越六道轮回之苦,这就是方便菩提。我们在讲《妙法莲华经》时,也提到,佛为度化众生,方便说,现化城。因为从凡夫到成佛需要很长的过程才能完成,所以佛在中间现化城,这就是方便菩提。所以我们要发无上菩提之心。

     

      ‘要行布施就是道场,因不期望回报之故;’

     

      我们要行布施,这才是我们修行的地方。布施时不望报,才是真正布施。

     

      ‘要守持戒律就是道场,因可履行所有承诺之故;

     

      具有忍辱的心就是道场,因对任何众生都能心平气和,心无恚碍之故;

     

      勤行精进就是道场,因会努力不懈无退步之故;

     

      坐禅入定就是道场,因能调整易动的心,变得精细柔和之故;

     

      启发智慧就是道场,因能如实正观诸法实相之故……

     

      就是这样,善男子啊,有菩萨如果依这六波罗蜜为行动准则来教化众生,则需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举手投足都是从修行学习的地方得来的,行住坐卧,举手投足都是道场 ,他已能安住于佛法之中了﹗’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管说话做事,都是在度化众生,都是在修道。何为道场?从表面上看,只有在寺庙里,有佛像之处才是道场,但从维摩诘居士大乘境界来看,道场遍一切处,无处不在,只要有智慧,随时随地都是修行的道场。

     

      “世尊,就在维摩诘这样说法的时候,有五百位天人皆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光严童子章小结:我们学习本章,得到什么启示?每个人都在修学佛法,但在修行过程中,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维摩诘居士教导我们,只要有智慧,有觉性,随时随地都在修行,都在弘扬佛法,都在度众生,道场在心中。

     


     

    三、持世菩萨章:

     


     

      于是世尊对持世菩萨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持世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从前,有一天,我正在家中静修的时候,魔王波旬假装成帝释天尊,带著一万二千名天女,伴随著美妙音乐和歌声,来到我的面前。他向我合掌顶礼之后,便和大众站在一边。

     

      我还以为他是帝释天尊,就对他说:‘憍尸迦!(帝释天尊的姓)欢迎你的到来,虽然你有福德可以这样享受,但也不应该恣意的放纵自己,应该晓得色、声、香、味、触这五欲是无常的道理,还是要积极寻求功德善本,这才是真正巩固你的身命财产之法。’

     

      即使是天王,福报很大,也不应该让一万两千天女跟在身边,这样太损福报了,应该好好惜福修福,才能巩固生命和财产。

     

      波旬即对我说:‘正义的朋友,愿你接受我这一万二千名天女,让她们为你洒扫庭院,侍候你左右吧!’我便回答:‘憍尸迦,不要把不恰当的东西强加给我,我是追随佛陀座下的修行者,这对我而言是不合宜的’。

     

      我的话尚未说完,这时,维摩诘居士已走来对我说:‘他不是帝释天尊,他是波旬魔王,天女也是魔王派来扰乱你的。’然后,维摩诘居士对魔王说:‘这些天女全部给与我吧,我这样的人应可以接受的。’

     

      因为维摩诘居士是大菩萨,出污泥而不染。

     

      魔王即刻陷入惊惶恐惧之中,心想:‘维摩诘千万不要为难我。’就想要隐身而去,可是却无法隐蔽其身,即使用尽所有的魔法亦不能溜走。这时空中传来声音说:‘波旬,留下天女给维摩诘,你才可脱身离去。’

     

      魔王这时因为害怕维摩诘居士,只好把天女送给维摩诘。那时,维摩诘对众天女说:‘魔王已将你们送给我了,从现在起,妳们应该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维摩诘居士便根据她们各自的根性和需要而为她们说法,启发她们追求成佛的正念。维摩诘说:‘妳们已经有了追求成佛的正念, 以后可专心寻求法喜的快乐,不应再去追求慾望中的快乐。’

     

      快乐来自两方面,一是听到佛法真理得到的法喜之乐;另一种是在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中得到快乐。维摩诘居士告诉天女,欲望之乐是无常的,真正的快乐是从佛法中得到的法喜之乐,才究竟圆满。

     

      她们就问维摩诘:‘什么是法喜的快乐?’维摩诘回答说:‘有求佛道意念的众生,应当乐于时常信奉佛法;乐于供养大众;乐于远离色声香味触五欲……乐于随时护持佛道之心;乐于帮助众生;乐于尊重供养善知识;乐于广行布施;乐于坚持守戒;乐于忍辱自制;乐于殷勤为善积德;乐于专注禅定;乐于改过自身的习气垢病;乐于使人人发菩提心等……这些就是菩萨在法喜裡所得的快乐了!’

     

      此时,波旬对天女们说:‘来,我要妳们随我返回宫中去。’但天女们说:‘你把我们送给了居士,我们已知在法喜裡亦可得快乐,感到非常的高兴,不愿再贪恋由慾望裡得到的快乐。’魔王说:‘居士,可否放还这些天女给我呢?听说能将所有一切布施与他人者,才称得上是菩萨。’

     

      维摩诘居士说:‘那我就把她们还给你吧,不过希望你能让她们有机会能得到佛法的快乐。’于是众天女问维摩诘:‘我们在魔宫里如何修学佛法?’维摩诘居士说:‘姊妹们,有一种法门叫无尽灯,(可见佛教中“无尽灯”这个名词也是来自《维摩诘经》,无尽灯也是修行的法门,每个人都可以修。)是妳们应当学习的。所谓无尽灯,就是象一盏灯一样可以点燃百千盏灯,使黑暗成为光明,让光明永不熄灭。同样理由,姊妹们,那就好比有一位菩萨去开导百千名众生,使他们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从而令到大家求佛道的意念均不会减灭退却,随著说法的时间长了,一切善法便日渐增益,这就叫无尽灯。’

     

      可见,无尽灯就是从我们自己做起,把我们心中的智慧明灯点亮,再以佛法开导其他人,把他们的心中明灯点亮,一灯点燃十盏灯,百盏灯,千盏灯,万盏灯,灯灯相照无尽,这就是无尽灯法门。

     

      ‘妳们虽返回魔宫,但仍可凭这无尽灯的道理,去令无数的天子和天女,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妳们可用这方式来报答佛恩,又可帮助更多的众生。’这时天女们向维摩诘恭敬顶礼后,就随魔王返回宫去,忽然之间全部都不见了。

     

      世尊,维摩诘有这麽高的自在神通力和辩才无碍智慧,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可见维摩诘居士法力无边,神通广大,魔王波旬看见他都害怕。

     

      持世菩萨章小结: 这一章有几点启示, 第一修行人要识别邪正和佛魔才能安心办道,如果佛魔不分,邪正不辨,慈悲无智慧,就会惹来麻烦;第二魔女也可佛化;第三魔宫也可以修行,可以修无尽灯法门,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所有一切众生都可以度化。我们要有广大慈悲心,不舍一个众生,想尽办法去度化他们。

     


     

    四、善德菩萨章:

     


     

      于是世尊对富豪的儿子善德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善得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从前,有一天,在我父亲家中设置布施大会,供养所有出家人、在家修行者、婆罗门教徒、外道、贫穷下贱人、孤独者以及乞丐等众。在布施会最后第七天当日,维摩诘居士走来会中对我说:‘富家子善德啊,真正的布施不是像你这样举办的,你应该举办财布施和法布施的佛法大会,只是举办财物布施的大会意义不大’。我就问:‘居士,怎样才是真正的布施?’他回答:‘真正的布施是要无始无终地,一直供养一切众生的,而且只有财施还不够,应该要有法施。’

     

      财施,就是财物布施,用金银等财物;法施是讲佛法开智慧,让人们心中明白佛法,这样的布施大会才有意义。

     

      我问:‘如何才能达到法施呢?’他说:‘法施是来自于希望他人能获得快乐的慈心,因而发“度众生成佛”的菩提心;法施是来自于不忍他人受苦的大悲心,因而要救渡众生;

     

      法施是来自于想使他人时时无忧,充满喜悦的心,因而让人持有正确的观念;法施是行于平等无分别的“捨”无量心,以摄“得”布施智慧;

     

      法施是来自于推行布施波罗蜜,以摄持远离悭贪的法性;法施是来自于推行戒波罗蜜,以教化不要犯戒;法施是来自于推行忍辱波罗蜜,以明白无分别“我”的法性;法施是来自于推行精进波罗蜜,以脱离身心懈怠的态度;法施是来自于推行禅定波罗蜜,以达菩提觉悟的境界;法施是来自于推行般若波罗蜜,以成就一切智慧……

     

      善男子,如能达到这样的话,就是为之布施佛法的大会了。‘‘

     

      通常我们认为布施大会,都是买一些食物,拿钱布施贫穷的人。但是维摩诘居士说,布施大会,不单单是给物质、金钱,最重要是以六波罗蜜等智慧来开导大众,让他们心中通达一切法,这样才能真正从身体、从心里都得到解脱,得到护佑。这样才是布施佛法的大会。

     

      ‘若有菩萨实行这种法施的话,那他便是大施主,亦是一切世间的大福田。’

     

      “世尊,就在维摩诘这样说法的时候,婆罗门众中有二百人皆发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而我也即时达到清淨的心境,感叹以往未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布施不仅仅是物质方面,更重要是精神方面,要给众生以智慧。物质的布施只能救一时,而智慧的施予才能使众生生生世世得到解脱,脱离贫穷。

     

      “便向维摩诘致敬礼拜,然后,从脖子解下佩戴的璎珞饰物献给他,其价值虽逾千金以上,可是他不肯接受。

     

      我便说:‘居士,请您务必收下,然后随你之意给与他人好了。’于是维摩诘居士才接受了璎珞饰物,并将其分作两份,一份给了布施会中最贫穷下贱的人,另一份则奉献供养给难胜如来。

     

      会场的一切大众,都亲眼看见这位教化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又亲眼见到璎珞珠宝在光明佛国土变成了四柱宝台,宝台四周都有美丽的装饰,结构不相遮蔽。这就是佛法不可思议之处。

     

      当神通变化显现之后,这时维摩诘又说:‘如果施主能以平等心布施给一位身份最卑贱的乞丐,则其功德犹如供养如来所植的福田一样大,两者是毫无分别,都是发自同等的大悲心,不是为求果报的,这才是彻底做到真正的法施啊!’

     

      而毗耶离城中那个最卑贱的乞丐,因亲眼看见维摩诘的神力,又听了他的教导,当下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善德菩萨章小结:这一章有几点启示:第一布施要具足财法二施才圆满,才能真正帮助人。以前有人告诉我,他们先是到穷困山区发放物品行救济,后来知道了当地最需要的是水,于是他们挖了一口井,从此以后这些山里人饮食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有智慧的布施。当我们布施时,不是只着眼于眼前给面包给物品,而是想办法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才是圆满。所以布施不仅要慈悲,还要有智慧,要悲智双运地布施才圆满;第二始终不改变慈悲心的供养布施,行布施要有始有终,不是一次两次。供养和布施要分清,对上的称为供养,如供养父母,供养三宝。对下的,对贫穷的人,称为布施;第三布施要记住上报佛恩, 下济乞丐等无差别。用平等心布施,功德不可思议。

     

      佛陀不仅问了以上这四位菩萨,同样也问了其他的菩萨,所有的菩萨都各自向佛陀叙说他们和维摩诘居士的因缘往事,并都声称:“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病的任务。” 因为这些菩萨虽然比声闻乘境界高,但是距离维居士大菩萨的境界还是有差别的。

     

      结语:《维摩诘经》是以维摩诘居士为代表人物,弘传净佛国土之修行法门,发扬大乘济世的菩萨道精神。在方便品第一品中说的是凡夫法,也称世间法;第二品弟子品,说的是声闻法;菩萨品第三中说的是菩萨法。我们从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中便可看到维摩诘的智慧、辩才、神通,远远高于凡夫、二乘和一般菩萨。因为境界不同,智慧的深浅也不一样。下-讲很重要,佛陀终于派遣了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登场与维摩诘大居士做精彩的对答。前面四品是铺垫,真正精彩的还在后面。

     


     

    下面回答问题:

     


     

      1、 在家人居士可以帮动物皈依吗?

     

      答:从佛法上讲,皈依是好事,皈依是皈依三宝,不但成年人应皈依,小孩子也应皈依,动物也应皈依三宝,听闻佛法,只要听到大家念佛,听到佛法,种下善根,对他们将来都是很好的,所以是可以给动物皈依的。

     

      2、 在家人居士可以自己念大悲咒洒净吗?有效吗?

     

      答:当然可以,至于功效大不大,是另一回事,总比没有好。只要是受持经咒的地方,都有佛法的护持。如果是大修行人,念大悲咒的威力也不同,护法也不一样,因为大修行人一念大悲咒,天龙八部护法,各种各样的护持佛法的,乃至一切众生,都会来护持,威力就大。洒净功德就更大,有时房子里,家里有不净的东西,应请大德高僧到家里洒净。或者是公司,在没搬进去之前,应先洒净。或者建房子、建厂房,在动土之前,应请法师们去念大悲咒、洒净,洒净就是把环境净化,以佛法僧三宝的加持力,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力量,把不好的磁场转化为好的磁场,把不净的东西净化,特别是对一些众生,以大悲咒力,以念佛力,以佛法的力量超度。

     

      因为时间关系,《维摩诘经》要义今天就讲到这里。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把今天讲经听经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离苦得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