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六十讲) 《维摩诘经》要义

 

发布: 2022-04-04 12:16:21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十一讲:《维摩诘经》要义(第十品)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 《维摩诘经》要义(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湛山空中法堂Zoom课程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7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请大家合掌,跟我一起念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维摩诘经》第九品不二法门。今天开始讲第十品香积佛品。

     


     

    一、舍利弗是本品的启教因缘

     


     

      当三十三位菩萨正在发表自己对不二法门的见解时,舍利弗心中就在想:现在都快要到中午用餐的时间了,这么多菩萨将会吃些什么呢?

     


     

      舍利弗是一位喜欢提出问题并善于服务他人的圣者。同学们还记得在第一品他提出:心清净,国土是否就清净的问题。在第六品他看到了很多人来到维摩诘丈室,见到里面空空,连一张椅子都没有,就想到大家应该坐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关心大家吃饭的问题。舍利弗真是一位处处喜欢替别人着想的修行人,是释迦牟尼佛以“智慧第一”著称的弟子,值得大家学习。

     


     

      维摩诘有他心通神,立即知道他心理的想法,于是就对舍利弗应机说法,他说:“如来常常讲修行人要修八种解脱,你应该信受奉行啊(八解脱即释迦牟尼佛以八种训练方法教大家去除贪着的禅定)!你不仅没有专心听法反而在想吃饭的问题。维摩诘表面上在批评舍利弗,其实他也知道该是用餐的时间了。他说,舍利弗,如果你想要吃东西没问题,请等一下,我会让你吃到世间上你从未吃过的美食”。

     


     

    二、维摩诘展现神通

     


     

      维摩诘说完之后,随即进入三昧禅定,以神通力展示给大众看到,远在世界的上方,有超过四十二恒河沙数的佛国世界,有一佛国名叫众香国,佛的名号叫香积,至今为止,那国土的香气,比起十方诸佛国土,或者是天上人间的香味不知要胜出多少倍。

     


     

      在这个香积佛国土里面,没有声闻乘、缘觉乘,只有清净的大菩萨众。佛为他们说法,一切皆以香来度化他们,不论是衣、食、住、行都是用香来制作或建造的。香积国以香为养料,香气四溢流遍十方无量世界。

     


     

      当你到一个佛国世界,到处是微妙的香气,引导你生起正念,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正念,引导你止恶行善,引导你修行,证得无上菩提,与世间六尘的香气不同。

     


     

      当维摩诘展现神通时,正好香积佛与众菩萨刚刚坐下来用餐的时,在场的还有很多位同名的香严天子,他们都在用餐时闻香,即刻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并供养香积佛及诸位菩萨。

     

      在维摩诘室内的大众对维摩诘所展示的这种不可思议神通力,整个过程全都看见了。

     

      这时,维摩诘问会中的诸位菩萨:“诸位仁者,谁愿意到香积佛国去取些香饭回来?”,文殊师利认为这里的主人是维摩诘,该是他施展神通的时候了,不能喧宾夺主,大家看到文殊师利默然不语也不敢回应。

     

      通过读《维摩诘经》这段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到什么地方去,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懂得主次分明,要懂得什么时候该讲话,什么时候不该讲话,什么时候该主动做事,什么时候该被动做事,要懂得分寸。

     

       维摩诘这个时候看到大家没有回应便幽默的说:“你们在座各位大多是仁德者,竟没有一个人敢去众香国取香饭,不觉得难为情吗?”

     

      文殊师利明知维摩诘说话的用意,但他故意说:“维摩诘啊!如来不是说‘勿轻未学’吗?”

     

      什么叫未学?意思是不要轻视初学者。

     

       维摩诘这时候施展神通的机会来了,他在会众面前,不用离开座位,便幻化出一位化身菩萨,这位化身菩萨相好庄严,光明耀目,威德神态,比起会中的大众更加精神庄严。

     

       维摩诘还对着化身菩萨说:“你前往上方世界,经过四十二恒河沙数的佛国,那里有一个佛国净土名叫众香国,佛号名叫香积如来,他正与众多菩萨坐在一起用斋。你到达那里的时候,按照我的话对香积佛说:‘维摩诘向世尊足下稽首行礼,并致以敬意和问候。祈愿世尊所食剩下的饭菜,施与娑婆世界作为佛事,让这些乐于小乘法者得弘大乘佛道,亦使香积如来的名声普世听闻!’”

     

       化身菩萨听完维摩诘的交代之后,立即在众人面前,升往空中,至上方世界。所有人都看见化身菩萨到了众香国的情景。”

     


     

    三、佛赞佛都是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众香国的菩萨见到化身菩萨的到来,无比好奇和高兴,都提出各种问题。香积佛回答他们说:“远在世界的下方,经过了四十二恒河沙数的佛国净土,那里有一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哪里是娑婆世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是五浊恶世的世界,是有快乐有痛苦的世界),佛的名号叫释迦牟尼。现在还为五浊恶世中,喜乐小乘法的众生,演说菩萨道。

     

       那里有一位菩萨,名叫维摩诘,他已安住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中,为诸菩萨说法,所以他才派遣化身菩萨来到我们的佛国,并称扬我的功德,赞美香积国土,其目的是令使那些菩萨增益功德。”令他们对大乘生起信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香积国的菩萨问香积佛说:“维摩诘肯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圣者!他不但德力无畏,神通也广大,才能幻化出这样的化身菩萨。”

     

       香积佛回答说:“你们说得对,维摩诘确实了不起!所有的佛国世界,他都有这样的神通力,可以派遣化身菩萨自由来往,并以此因缘施行佛事,饶益众生!”

     

      香积佛说完话之后,就以众香钵盛满香饭,赠与化身菩萨。

     


     

    四、香积佛以平等心看待娑婆世界

     


     

      每个佛国世界,因为众生智慧不同,佛的化身也不同,佛化导众生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的佛国众生都是大菩萨,例如香积佛国。而娑婆世界有五乘佛法,人天乘,缘觉乘,声闻乘,菩萨乘,佛乘。娑婆世界众生智慧参差不齐。

     

      这时候,香积国有九百万菩萨一起表示说:“我想和化身菩萨一起到娑婆世界去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想见见维摩诘和那里的菩萨们。”

     

      香积佛回答他们说:“你们可以前往,但必须遵守三个条件:

     

      第一要收敛你们的身香,以免让那里的众生生起迷惑贪着之心。

     

      第二应改变你们的身形,以免让那里求成菩萨的人,感到自卑羞耻。

     

      第三你们不能对他们怀有轻贱而作嫌恶的想法。

     

       为什么呢? 所有佛国净土,其性空寂,清净无为,都像虚空一样清净无碍。虽然每个佛国教化方式有差别,但真如妙体是相同的。再者,很多佛国世界的佛陀都十分慈悲、低调,他们为了教化那些乐于小乘法的众生,不想展现清净佛土以免增加小乘者的疑惑。”

     

      释迦牟尼佛为了教化娑婆世界凡夫众生,无大智慧者,他用最基本的佛法来教化,即使他能展示清净庄严的佛国世界,但因为凡夫小乘人智慧不够,无法理解,会生起种种疑惑,释迦牟尼佛只能降低身份,收起各种神通,用平实的,简单粗浅的方法和境界来让我们慢慢接受,等到了一定程度, 才能从凡夫到小乘,从小乘到大乘,到最后成佛。所以不能轻视娑婆世界的众生和释迦牟尼佛。

     

      化身菩萨这个时候得到满钵香饭之后,便与那九百万位菩萨一同承蒙香积佛的威德和维摩诘的神通力,当下就来到了维摩诘的丈室。我们读到这段佛经就想到参访游学是佛教的传统。作为佛教徒,要像《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参拜善知识,广学多闻,令智慧圆满。同时也体现了维摩诘的大神通。

     


     

    五、维摩诘以香饭来接引不同众生

     


     

      维摩诘这个时候,看到有九百万位菩萨一同跟随化身菩萨回来,立即再变出九百万的师子座,说也奇怪,但室中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大不小。等到众位菩萨全都上坐之后,化身菩萨就将满钵香饭交与维摩诘,那小小钵饭的香气即时弥漫整个毗耶离大城,乃至遍及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佛菩萨的威德力。

     

      这时候,毗耶离城中的婆罗门、在家居士等,当闻到这些香气时,顿然身心舒畅,赞叹这是前所未有的香味。

     

       毗耶离城的首富名叫月盖,也带了八万四千人,来到维摩诘所住的地方。他们看见维摩诘所住的地方,竟然有如此众多的菩萨和师子宝座,既高广又庄严,月盖等人心生恭敬,皆大欢喜。于是他们一起上前向众位菩萨及佛弟子们顶礼致敬,然后站在一旁。

     

       这个时候,还有各处的土地神、虚空神和欲界、色界的诸众天神,也因闻到了这么好的香气,亦都来到了维摩诘所住的地方。

     

      当我们读《维摩诘经》读到这一段,说明了想度众生,首先要激发众生的兴趣,最后他们才能有因缘信受佛法。正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修学佛法,首先要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权巧方便,才能真正把佛法落实到人间,落实到生活中,利益每个人。

     


     

    六、心量决定境界

     


     

      一个人福报大小与心量大小有关,一个人有无分别心,福报也不同。维摩诘这时候便对舍利弗等诸位声闻弟子说:“仁者,请食用这如来甘露的美味香饭吧!都是多生多世所修来的福德所成就的香饭,这些饭都是以大悲心所熏,所以不要以有限的意念来进食,否则不能消化吸收呀!”

     

       有分别的小乘声闻心里就在想:“这钵香饭,份量这么少,怎么足够这么多人吃饱呢?”

     

       化身菩萨说:“不要以声闻乘的有限功德智慧,去衡量如来无量的福德智慧啊!假使海水有枯竭之时,但是,这钵香饭终是吃它不尽的。纵使世间所有人都来进食,食量如须弥山那么大,食至一劫的时间这么久,这些香饭亦不会吃完。

     

       为什么呢?因为这钵香饭是香积佛五分法身之香,所以这钵香饭不仅能满足大众所需,还有剩余。”(五分法身指成佛必修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果然如此,这钵香饭不仅是让会中所有人饱食一顿,还有剩余。这么多菩萨、声闻和天人等人,吃过从香积国带来的香饭之后,有如喜乐庄严佛土的菩萨一样充满快乐!同时他们全身的毛孔都散发出奇妙的香气,就好像是众香国的各种香树所散发出的木香味一样令人感到很幸福、很轻安、很自在。这就是三宝的加持力,同样的东西,有三宝加持的功德,意义不同,作用不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世间的六尘,所接触的不仅不能带来幸福快乐,还会惹来很多烦恼与痛苦。所以修行的功德力非常重要。

     


     

    七、佛陀在娑婆世界以刚强语调伏刚强众生

     


     

      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调难伏,所以佛用相应的方法和语言来对治。每尊佛在不同国土,因为众生根器不同,佛就用不同的语言来对治,这才是大智慧。父母教导孩子也是这样,虽然同是你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性格、根器不同,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是成功的父母。学校也是一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教育,学生才会成材,不能教条主义。

     

      维摩诘这时候,开始要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了,这是《维摩诘经》重点,也是《维摩诘经》的中心思想。他就问从众香国来的菩萨们说:“你们的香积如来是怎样说法的呢?”

     

      众香国菩萨们回答说:“我佛国土的如来是不以文字说法的,只以众香熏习诸天,令天人守持戒律。而菩萨们只要坐在香树下,闻着树木所散发的妙香,即能获得一切功德、法藏、三昧之禅定。当他们获得这三昧香法的禅定,便俱足所应有的功德了!

     

       从众香国来的菩萨们也不简单,他们反过来问维摩诘说:“你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怎样说法度化众生的呢?”

     

      维摩诘回答说:“这个国土的众生刚强难化,所以释迦牟尼佛恩威并施,随机应化来调伏各种众生。

     

      佛陀说法有三:第一善柔语,说善的因行,说乐的果报,要得善就要种善因,要得乐就要种乐因;第二刚强语,说恶的因行,说苦的果报,一个人为什么现在苦,就是因为种了恶的因;第三杂说语,称赞行善,批评行恶,看见行善,随喜赞叹,看见行恶,批评指正。我们从《地藏经》中便可知道佛陀多用第二种刚强语指出三恶道来教化众生。

     

      佛对刚强的人说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是愚痴者生死流转出生的地方;

     

      如果我们身体的行为造邪业,就会受邪业报;如果嘴巴的言行造邪业,就会受邪业报;如果内心的意念行邪就会受意邪报等等……

     

       维摩诘说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些难以教化的人,心很容易散乱,就像猴子一样,所以要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调御他们的心。正如野象烈马,性格刚强不受调伏,若不施加各种鞭策乃至痛楚彻骨,它们是不会调伏受教的”。

     

      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很不容易,因为众生刚强难调难伏,教他信因果、信佛,很多人听不进去,唯有哪一天受苦受难,顿感世间无常,生老病死,变化莫测时,才会想起佛法,想到佛所说的道理。很多人唯有读了佛经后,看到堕三恶道的果报,才知道一念心很重要,一不小心就堕入三恶道,无法回头,总要通过种种不好的果报后才知道回头是岸。

     

      众香国的菩萨们听到维摩诘这样说之后,对释迦牟尼佛肃然起敬,赞叹不已,他们都说:“真是前所未有的慈悲啊!世尊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娑婆世界的众生愿意接受的方法来加以教化和济度,而隐藏了他那自在无量的佛力。释迦牟尼佛为度刚强难调难伏众生,以很简易的方法教化,还有很多威德神力没有显现出来。另外,香积国的菩萨也赞叹娑婆世界的菩萨们十分难得,他们怀着无量大悲心,才能任劳任怨的行菩萨道。这是佛与佛之间相互赞叹,菩萨与菩萨之间也相互赞叹,我们常说的“僧赞僧佛法兴”就是这个意思。

     

       维摩诘说:“你们所说的一点都没错,娑婆世界的菩萨对于救度这些刚强调伏的众生,的确要怀有坚固无比的大悲心。不过,他们一生饶益此土众生的功德,却远多于在其他佛国净土历经百千劫修行之久。

     

      我们读了这段经文,说明了修行人在娑婆世界不容易修,但功德特别大呀!

     


     

    八、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功德这么大?

     


     

      因为菩萨化度娑婆世界的众生,需要修十种善法,这是其他清净佛土所没有的。

     

       哪十种善法呢?

     

      (1)布施:度自己的悭贪,救济他人的贫穷

     

      (2)持戒:护持自己的净行,阻止他人的毁犯

     

      (3)忍辱:成就自己的忍德,止息对方的嗔怒

     

      (4)精进:成就自己加功用行,教化他们的懈怠

     

      (5)禅定:成就自己的专注力,摄化他人散乱心

     

      (6)智慧:点亮自己心中明灯,照破他人愚痴黑暗

     

      (7)为了免除八难之苦而为众生说免除八难的方法

     

      (8)以大乘佛法,度化乐于小乘法的行者

     

      (9)以各种行善的根本法,济度没有功德的众生

     

      (10)经常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来帮助众生成就佛道。以上所讲的就是十善法的修行法门。”

     


     

    九、菩萨要怎么修才不被外境所染呢?

     


     

      众香国菩萨们又问:“菩萨要实行哪些法门,才能于此娑婆世界去除烦恼和痛苦,生活于净土之中呢?”

     

      维摩诘回答说:“菩萨要修行八种法门,才能于此娑婆世界不贪染。

     

       哪八种法门?

     

      (1)要饶益众生而不望回报(慈无量心)

     

      (2)要为众生承受一切苦恼,不生懊悔心(悲无量心)

     

      (3)把自己所作的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喜无量心)

     

      (4)以平等心看待任何众生,自己保持谦虚卑下(舍无量心)

     

      以上四无量心多属利他,以下四无量心侧重自利

     

       (5)要对待其他菩萨就像尊敬佛一样;要对从未听闻过的经典,听后不产生疑惑

     

      (6)不要与修声闻乘的人互相冲突。意思是不要鄙视小乘声闻,因为这些教法也是佛开设的方便法门,是修学大乘的基础。

     

      (7)不要因为自己修淡泊明志而嫉妒别人得到好的供养,也不要炫耀自己所得的功德利益,要调伏自己,保持平常心。

     

      (8)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要争论彼此的长短。专心修行,广修一切功德,这就是菩萨修行的八种法门了。”古人云:“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就在维摩诘与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论说大乘佛法时,已有成千上万的天人,都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十千位菩萨当下得了无生法忍,即证悟到一切法不生不灭的境界。

     


     

    十、结语:

     


     

      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不同众生,而以种种方便引入佛道。娑婆世界是以音声佛事接引众生进入佛道,香积佛国是以香气接引众生进入佛道。由此可见,修行方法虽各有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一样的,要我们皆共成佛道。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共同目标。方法可以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每个人所好乐的修行方法不同,不论是打坐行禅,还是念佛,到最后都是可以成佛的,可以证悟诸法实相,因此在修行过程中不能执着。

     

      《维摩诘经》第十品的要义,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周我们讲菩萨行品第十。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把讲经听经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离苦得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