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佛教 —— 南传佛教

 

发布: 2009-06-06 15:17:00   作者:    来源:    

 


 

南传佛教

 

  佛教向亚洲南部传播,始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弘法的僧人首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南端对岸的岛屿,亦即今天斯里兰卡所在。其后,这一脉的佛教伸展到缅甸、 泰国、寮国、柬埔寨,以及中国的云南等地。由于最初传入斯里兰卡的佛教属于比较保守和传统的上座部,与日后以大乘精神为重的北传佛教有别,因而产生了南北 两脉之分。时至今日,上列东南亚等多个国家所奉行的佛教,仍然以上座部为主。

 

  教义特质

 

  南传佛教虽然也相信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还有其它佛存在,例如过去的七位古佛和当来下生的弥勒佛,但只推崇历史上出现过和在人间成道的释迦世尊。因此南传佛教的佛陀观,是依从原始经典所说的“(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注1]

 

  南传佛法的教义建基于四圣谛,强调世间的无常,并以“苦”作为出离心和修行的依据;同时强调佛陀临涅盘时的遗教,即在修行中以戒律为师,并以个人的努力和正法作为依据。

 

  由于南传 佛教认为当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还流传于世,便不可能再有其它佛出现,所以一般南传佛教的行者,都以阿罗汉的果位为修行目标。阿罗汉虽然如凡人一样,免不了经 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但在心态上,他们看待世事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心境,则已脱离了烦恼的骚扰,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乐。南传佛教的行者要达到阿罗汉的 境界,就必须严持戒律,刻苦修行。

 

  南传佛教的经典,是以巴利文的《经藏》、《律藏》和《论藏》三藏为根本。现存的巴利语三藏,可说是最能保留佛灭后不久,由大迦叶尊者领导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所结集出的经文原貌。

 

  《经藏》是佛陀宣示教义的经文总汇,其内容分为五部分,即《四尼迦耶》[注2]及汉传藏经没有相对译本的《小部经》。后者所记载的是佛陀前生故事,以及佛陀一些弟子的事畺和轶事。《律藏》是戒律的条文总汇。《论藏》则汇集了分别、整理或解说《经藏》和《律藏》内容的论文。

 

  教团特征

 

  南传佛教僧团的生活方式,遵循保守的长老派作风。时至今日,南传的僧人仍然依照着原始佛教的精神,十分着重戒律,并且崇尚清苦克己的生活,因而坚守三衣一钵[注3]和过午不食的传统。

 

  在修行方面,南传佛教重视个人的戒行与禅修。虽然大部分僧人都过着团居生活,但仍有不少的行脚僧人是在山林中独居修行,过着头陀[注4]的苦行生活。

 


批注

 

1. 《增一阿含经》等见品第三十四
2. 四尼迦耶:与此相对的汉传经典即《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和《增一含经》
3. 三衣一?:三衣即大衣、上衣及中衣,乃僧团规定个人所能拥有的三种衣服。大衣是说法、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之衣。上衣是为礼拜、听讲、诵戒时所穿用。中衣为日常工作时或就寝时所穿著之贴衣盂,乃出家人食用之器皿,又为应腹份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量器
4. 头陀:梵语音译。含有修治、弃除等意思,即抖擞烦恼,对衣、食、住等弃去贪着,以修炼身心
来源:香港佛教教育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