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义大和尚讲解水陆法会要义(二)

 

发布: 2018-11-19 19:16:36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湛山义工(以下简称义工):

     

      谢谢大和尚!没想到水陆法会的来历这么神奇!在这件事上,皇帝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可以料想,仅有皇帝的倡议是不够了,其中法师起了什么作用,有何经典依据,毕竟这是佛教仪轨。请大和尚讲解一下。

     


     

    达义大和尚(以下简称大和尚):

     

      是的!谈起水陆法会的滥觞,不能不提到一位高僧,他就是宝志和尚。他是梁武帝时代的高僧,与达摩、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也称宝志国师。

     

      前面我们提到梁武帝的梦。梁武帝梦醒以后,立刻召集朝内群臣,将自己的梦境告诉大家,征询意见。国师宝志和尚启奏道:「但乞陛下广寻经教,必有因缘。」宝志禅师闻听梁武帝说此梦境后认为,这个梦境,并不寻常。倡言力劝梁武帝,要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里,去寻找答案。笃信佛法的梁武帝听从了宝志禅师的启奏建议,便将皇宫中所藏全部佛教经典迎请至法云殿,并礼请宝志禅师和五百位高僧,共同披览查阅。终于在阅读到《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记载之「阿难遇面燃鬼王」的典故时,恍然大悟,明白了梁武帝此梦境的真切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佛经翻译时代不同,译者不同,版本不同,也有人将《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译为《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这里依据《乾隆大藏经》,采用前者。

     

      据《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城尼俱律那僧伽蓝所,与诸比丘并诸菩萨无数众生,周匝围绕,而为说法时,弟子阿难独居静处,修习禅定,一心系念。其夜三更之后,阿难忽然看见一个满脸火焰熊熊燃烧、痛苦不堪、骨瘦如柴的羸弱鬼王,正在非常艰难地向他走来。阿难很不忍,就问他:「你是谁?怎么会这样子?为什么来到这里?」

     

      鬼王凄苦答道:「我叫面然,特地来告诉你,三天以后,你命即尽,也将堕落饿鬼道里,和我一样受无尽痛苦。」

     

      众所周知,饿鬼道众生,由于业报招感,咽细如针,吃不下东西;或是食物到嘴边,却化成火炭;有的则全身是火,苦痛难忍。阿难听闻面然鬼王说三天以后自己将死,并且也会像面然一样,堕落饿鬼道受苦,惊恐焦急万分,急切地问面然鬼王:「我此灾祸,作何方计,得免斯苦?」面然鬼王告诉阿难道:「汝于晨朝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古印度量词,百兆)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及仙人等,以摩伽陀国斛,各施一斗饮食,并及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令我离饿鬼之苦,得生天上。」意思是说,如果阿难能于晨朝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个饿鬼和百千个娑罗门及仙人,各布施给它们每人一斗饮食,并且为面然鬼王诚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不但可仗此功德为阿难自己增加寿命,还可以帮助面然鬼王脱离饿鬼道,免受其苦,得生天上。

     

      恒河中沙子颗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佛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数」一词为喻。由此可见,面然鬼王要阿难于晨朝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似乎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关于面然鬼王的来由与职能,佛教中有数个说法,此处仅举两说:一说「面然」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源自《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经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也就是说,观音菩萨是为了度化饿鬼道的众生,从而示现「面然」形象,为饿鬼众说法。意在规劝人们时刻警惕,不可妄存贪爱及悭吝之想,应该积极布施僧侣、贫民,以免堕入饿鬼心识,成为「面然」的眷属。

     

      二是说「面然」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所以又被称作「大士爷」,成为了护持盂兰节诸端事项的护法神。因此寺院在举行放焰口法事时,都要设坛悬挂一幅面然大士画像,以示敬仰。

     

      阿难出定之后,回想起自己方才见到「面然饿鬼,身形羸瘦,枯焦极丑,面上火然,其咽如针,头发蓬乱,毛爪长利,身如重负。又闻如是不顺之语,甚大恐怖,身毛皆竖。」于是赶紧从座起身,疾至佛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身心颤栗地哀求佛说:「世尊啊,您快救救我吧!适才我于修习禅定之中,看见面然鬼王对我说:『汝三日必当命尽,生饿鬼中。』当我问及面然鬼王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免斯苦时,面然鬼王对我说:『汝于晨朝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及仙人等,以摩伽陀国斛,各施一斗饮食,并及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令我离饿鬼之苦,得生天上。』世尊啊!如是众多布施数量,依我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请您告诉我,究竟应该采用何种办法,才能如期具足完成这种布施呢?」

     

      此时,世尊为了令诸饿鬼离苦得乐,救脱阿难免堕饿鬼道中,便对阿难说:「汝今勿怖。有异方便,令汝得施如是饿鬼诸婆罗门及仙等食,勿生忧恼。」佛告诉阿难:你不必害怕。我有一种好方法,可以帮助你布施如是众多饿鬼诸婆罗门及仙等食。我有一种陀罗尼,名曰《一切德光无量威力陀罗尼》。只要人们虔诚诵此陀罗尼,就能「施俱胝那由他百千恒河沙数饿鬼及六十八俱胝那由他百千婆罗门并诸仙,等前各有摩伽陀斛四斛九斗饮食。」

     

      佛还告诉阿难:「我于前世,曾为婆罗门时,于观世音菩萨及世间自在德力如来所受此陀罗尼,我当以此陀罗尼力,便得具足施于无量无数饿鬼及婆罗门并仙等食。以我施诸饿鬼食,故舍离此身,得生天上。阿难,汝今受持此陀罗尼,当自护身。」意思是说,佛陀告诉阿难,自己于前世为婆罗门时,有幸得从观世音菩萨和世间自在德力如来处,受《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曾经依此陀罗尼圆满具足布施过无量无数饿鬼及婆罗门并仙等食。并且以此布施功德,舍离婆罗门身,得生天上。

     

      佛陀十分慈悲,便开金口为阿难宣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曰:「南摩萨缚,怛他蘖哆,缚噜枳帝,唵三,跋,囉三跋囉,虎吽!」

     

      由于翻译时代不同,译者不同,版本不同,以上咒语,各版本记载略有差异,这里依《乾隆大藏经》。

     

      阿难便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面然鬼王」牌位,虔诚念诵《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并设斋供僧来共同祈福,因此免遭「三日必当命尽,生饿鬼中」灾祸,获得自在解脱。

     

  • Default
  •  


     

    义工:

     

      请大和尚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经的内容。

     


     

    大和尚:

     

      《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之「陀罗尼」,是梵文 dhāranī 的音译,中文意译为「咒」、「密语」、「真言」、「总持」等等。

     

      在寺庙里,每当放蒙山施食时,主法者念诵《变食真言》,原名即是《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作观想七粒米,七七四十九,一变百、百变千,由一而变为无量,变成重重无尽,充满虚空,周遍法界,由此观想成无量无边的法食,使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可以上奉佛、法、僧三宝,平等下施一切孤魂饿鬼众生。神咒加持法施食,普施河沙众孤魂饿鬼,皆得饱满舍悭贪,消除众鬼的痛苦,令他们舍去鬼身,得生于天上。

     

      由此可知,《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的功德,不可思议。正如经上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法食,普施饿鬼,便能具足无量福德,则如同供养百千俱胝如来功德,等无差别,寿命延长,增益色力,善根具足。一切非人夜叉罗剎,诸恶鬼神,不敢侵害,又能成就无量福德寿命。」

     

      为什么以四如来名号加持法食施鬼,鬼众便能具足无量福德呢?「四如来名号」就是:多宝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常以四如来名号来加持法食,普施饿鬼,无边的功德就是「能破饿鬼多生以来悭贪之恶业,即得福德圆满;能令饿鬼咽喉宽大,受饮食得充足饱满;能破饿鬼丑陋恶形,即得诸根具足;能令饿鬼永离惊怖,脱离鬼趣,清净安乐。」

     

      因此,在《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里,最后,佛陀还慈悲地叮咛阿难尊者,说: 「如法修行,广宣流布,令诸众生,普得见闻,获无量福。」

     

      所以,自古至今,有很多佛门高僧大德每天都放焰口,有的大悲心起连续不断的放一百零八堂焰口,有的则更发悲心弘愿放一千堂焰口。主要目的,就是藉此放焰口施食功德,能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据此可见《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的殊胜妙力,确实广大无边。

     

      当梁武帝明白了自己梦境的确切含义以后,即与宝志禅师等高僧一起,历经三年,以《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为依据,创立了《水陆仪文》。梁武帝为了印证所编辑的《水陆仪文》是否正确,便于宫内修建道场。他在佛前不点灯烛,手里捧着《水陆仪文》,向佛发愿说:「如果这《水陆仪文》能够帮助六道众生,广度一切有情,符合佛法的话,希望在我礼拜以后,这些灯烛不燃自明;否则,这些灯烛仍是晦暗如初。」发愿后,梁武帝就在佛前诚心礼拜。

     

      第一拜拜下,顷刻之间,所有灯烛,不点自燃,通明四射,光照大殿。可见梁武帝的虔诚心力,感动了佛菩萨、天龙八部都来护持。由此可知,《水陆仪文》的功德,的确不可思议,同时也印证了这个《水陆仪文》是符合佛法的。

     

      当梁武帝第二拜拜下去,宫殿微微晃动。这是六种震动,示现安祥。佛菩萨说法的时候,常常都会有显现安祥的六种震动,表明佛菩萨说的是正法,就像狮子吼一样。狮子,乃百兽之王,也是佛教的吉祥物。狮子开声时,群兽都噤声无语。登狮子座说法,如狮子吼,令人敬仰。

     

      第三拜拜下后,天上飘落香花,瑞象现前,使梁武帝顿生大信心。于是梁武帝于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二月十五日,在金山寺依《水陆仪文》启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水陆大斋法会」,普济群灵。

     

      这也是我们湛山信众比较幸运的地方,我们第一次启建水陆法会,就请到了金山的大和尚和众法师。机会难得,福报不小!

     

  • Default
  •  


     

    义工: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水法法会是在金山寺,第一位功德主是皇帝。是这样吗?

     


     

    大和尚:

     

      可以这样说。据《佛祖统记·水陆斋》记载,于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中国佛教首次「水陆大斋」法会,由梁武帝亲自莅临并充当水陆缘首的功德主。也就是说,即使贵为皇帝的梁武帝,也来充当功德主,作为水陆法会的斋主,利益法界众生。由此可知,水陆法会最早是由朝廷首先发起启建的。之后,才由各寺庙纷纷仿效,逐渐流通到十方丛林中去的,并普于大江南北,尤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等地为最。由于影响面积广大而奉行者众多,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营办,因此水陆佛事盛行于古今,就是在现在所有佛事活动中,水陆法会也最为庄严、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宋代宗赜法师在《水陆缘起》中说:「保庆平安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善;追资尊长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孝;济拔卑幼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慈。由是富者独立营办,贫者共财修设。」

     

      水陆法会流通至今,水陆缘首的发起人,一般分为两种:如果个别斋主的财力雄厚,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发大心独资营办全包的,称为「独姓水陆」;而一般信众,则共同发起集资,结合万缘,共成佛事,称之为「众姓水陆」。

     

      我们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每两年一次的首届水陆法会,是属于「万缘水陆法会」,又叫「众姓水陆」。欢迎广大善信、各界大德,踊跃报名,随喜参加。

     

  • Default
  •  


     

    义工:

     

      光是「水陆法会」这个名词,就有这么多内涵。请大和尚具体解释一下。

     


     

    大和尚:

     

      在打水陆时,一般在启建法会的寺庙现场前面,高立一幅很长很高的幡,上面书写着「启建十方法界四圣六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之幡」的水陆旗幡,让周围的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看得到。上面说过,从古至今称为「水陆会」、「悲济会」、「水陆道场」的水陆法会,只是个简称,全称应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这是中国佛教各种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法事。

     

  • Default
  •  


     

      什么叫做「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法界」,是梵文Dharma-dhatu的音译,从广义而言,泛指一切有为和无为之诸法。在大乘佛教里,也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我们的佛性,其含义有多种。倘若以现象与本体而言,法界的涵义可分为:

     

      就事相方面来解释,「法界」,是指世间一切万法。每一法界,皆因各自有其体性的特色与不同的因缘果报,而分界各有不同,由此构成千差万别之现象界。这事法界,是指有生有灭、有差别的事物现象,以及一切众生的「色、心」诸法。

     

      各法界的差别,各有分齐,无论是在精神的,或是物质的,全都统摄于事法界之中。从各事相差别的分齐而言,佛教将有情众生分为十类,就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四圣,以及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凡,总称为「十法界」。

     

      就理体方面来说,事法界诸法之现象,虽然形相各有差别,名异而其体性为一,各法界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佛性、法性、实相等,则是同于一理,真心是常住不变的。这与天台宗智者大师从绝对的法性理体,来观察诸法实相所说的「一心法界」、「事造三千」、「理具三千」的妙理相同。

     

      「一心法界、一念三千」,是指十法界众生在自性上,本是具足佛的智慧德相。但每一法界,亦皆具有其他九法界的善恶性德。比方说,当我们一念清净心生起时,便是在佛的法界里。又,当我们现前的一念心生起贪、瞋、痴,就是堕进了地狱、饿鬼、畜生等法界去。所以古德有说:「十法界,不离当前一念心。」据此,在天台宗的「化法四教」之圆教,也就说明了众生的真如理性,本来是具足四圣六凡、三千迷悟诸法之道理。十法界的每一个法界,是界界互具,称为「理具三千」。

     

      既然一切事相皆是唯心所造,都是由因缘所生,所以诸法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然而,诸法虽本皆缘起性空,但当随顺因缘聚会时,真空生妙有。幻有的假相,又是历历宛然存在的,这便称为「事造三千」。由于一切现象界的真空和假有,互具互融,于理与事并观,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事理无碍,相即相入,这就是事事无碍,达到佛智的最高境界。

     

      所以,「法界」,是指诸佛菩萨与众生本性是平等,亦称为「一真法界」。不论是六道众生的法界,或是诸佛菩萨圣者的法界,本性是平等哟理常一致的。即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圣凡」,是指十法界里面的四圣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圣者;「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圣者,是超越了三界六道轮回之苦,他们到娑婆世界来,是承愿力而来的。而我们六道众生,则是随着业力的推动,而到这个世界来。圣者,也会随着愿力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或到这个世界来,来去自由,度化众生。所以,佛、菩萨、声闻、缘觉,称为「四圣」。

     

  • Default
  •  


     

      宋代宗赜法师认为,水陆法会源自焰口施食法,并说《救面然饿鬼经》中所说典故,「是水陆因缘最初根本,然未有水陆之名也。」

     

      「水陆」一词,最初见于宋代遵式法师所撰的《施食正名》之中。遵式法师(公元963~1032年),字知白,俗姓叶,宁海人。少多灵异,生七月即能从母称观音名。稍长,潜往临海东掖山,从师义全出家,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十八岁落发,年二十往天台山禅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随守初律师学律,继入天台国清寺,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之道。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趋回明州天台十六祖宝云义通讲席,尽其奥秘。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居十二载。四远来归,弟子恒千数人。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赐紫服,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示寂,寿六十九岁,谥号「法宝大师」。南宋时,三次追赠加谥「忏主禅慧法师」、「圣应」、「正觉」等号。遵式法师所撰忏仪甚多,有《金光明护国仪》、《往生净土忏仪》、《法华三昧忏仪》、《请观音忏仪》、《炽盛光忏仪》、《小弥陀忏仪》等,故世称「百本忏主」。另外,还有《金园集》、《天竺别集》等著作,以及《采遗》、《灵苑》等诗集行世。

     

      遵式法师在《施食正名》中说:「吴越诸寺多置别院,有题水陆者(中略),有题斛食者(中略),有题冥道者」,说明水陆与冥道为同一仪式的不同名称。前面谈及施食饿鬼的故事,除了前面说过的《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还见于《涅槃经.梵行品》。另外,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受斋轨则》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说明印度佛教中早有此法。但与后来水陆法会相关的,为唐代实叉难陀译和不空译《救拔焰口经》,因此中曾说施食陀罗尼。

     

      遵式法师在《施食正名》中认为「水陆」一名出现,即与此施食密典有关。遵式法师说:「水陆者,所以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谓也。」意思是说,布施给婆罗门以及诸仙之食物,应该投入洁净的流水之中;而布施给饿鬼的食物,应该投放在净地之上。由此可见,布施投食之处所,是按照密教施食方法而有「水陆」之名的。

     

      「水陆」,也是指水、陆、空三界众生居住受报之处。打水陆,不仅是超度水里的众生、大地上的众生,还有空中的众生。但为什么不显示「空」字在其中呢?因为空中飞行的众生,也须依陆地而栖息,所以统称为「水陆」。

     

      「普度」,是指度化六道众生,使之解脱飢饿之苦。我们常常讲普度或普门示现。什么叫做「普门示现」呢?观音菩萨普门示现,度化众生,不只是用一个方法,是「因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例如,你喜欢念佛的,就教你念佛;你喜欢坐禅的,就教你坐禅;你喜欢持咒的,就教你持咒;你喜欢持戒的,就教你持戒。所以,作为一个行菩萨道的佛弟子,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广修一切法门,广学无量法义,我们才可以帮助不同根器的人,共成佛道,离苦得乐,这就叫做「普门示现」。「普门」,就是示现很多不同的法门,让大家可以得度。「普度」的意思,就是指度化六道众生,让众生得解脱身心的痛苦。

     

  • Default
  •  


     

      斋戒,本属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斋」,乃「齐」古今字。《周易.系词》曰:「洗心曰齐」,本有肃穆、恭敬义。《礼记正义.祭义第二十四》认为,周礼大祭前,通常需要斋戒十日,包括七天的「散齐」和三天的「致齐」,即所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其中「散齐」要求「不御、不乐、不吊」,这便是所谓「戒」。「斋戒」一语,在翻译佛典时被借用。

     

      佛教的「斋」,译自梵文,意谓「净化的禁食」,本是古代印度宗教中半月一次断食,以净化身心的集会。后来佛教将其纳入作为一种修道行事。早期输入中土的斋戒,主要指「八关斋」,这是在家信众皈依佛门具有标志性的活动。其中八项规定,除了「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外,还有不坐高广大床、不视听歌舞、不非时食(过午不食)。前七者为「戒」,后一项即为「斋」。「八关斋」,在晋代已经流行。持八关斋可以是一昼夜,也可以是每月当中的某几天或更长时期。最为流行的是月六斋,即在每月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持斋。后来梁武帝倡导实行断酒肉的戒律,素食成为中土持斋的规定,因此「吃斋念佛」,也就成为在家信众修持的主要内容,普及社会,影响很大。

     

      此处所说的「大斋」,是指不限制的普施众生饮食。由此可知,水陆法会是一种广结善缘,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法会。

     

      「胜会」,是指法施的意思。除布施众生饮食外,又有诵持咒语之法施,令受苦的众生开智慧,从而明白到堕落恶道去的根源,就是由于众生在过去世生中,曾种下了贪、瞋、痴的恶因,现在才招感堕三途之苦。三恶道的众生,得到法施的甘露法水滋润,心开意解后,就会振作起来,改往修来,广行善业,培植善因善果。所以,「水陆大斋胜会」,并不是普通的法会,而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会」。

     

      那么,「会」又是什么意思呢?「会」者,聚集之意思。就是救度者与被救度者,同聚集于一堂。不论三恶道众生,乃至所有受苦的众生,跟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在一起。所以,在水陆法会有供上堂斋,也有供下堂斋的佛事。在水陆法会中,我们不仅要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等圣贤,同时也要下供三恶道及六道的众生。不论是圣人、凡人,快乐的、痛苦的,都聚集在此坛场,济济一堂,集饮食与佛法在一起,所以,名之为「会」。同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藉着启建水陆法会普度大斋之功德,超度在六道里面受苦的众生,使他们离苦得乐,趣入佛道。

     

      义工:感谢大和尚详尽周到的开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