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五)

 

发布: 2017-07-12 21:29:17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刚才讲「金刚般若」,接下来讲「波罗蜜」。

     

      这个「波罗蜜」也不是我们中国话,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到彼岸」。到彼岸也翻译为「渡」。什麽叫「渡」呢?就是通过般若的智慧,可以从凡夫生死烦恼痛苦的此岸,通过六波罗蜜能够渡到清净、快乐、涅磐的彼岸,这个叫「渡」。从生死烦恼的此岸,到达极乐清净的彼岸,小乘法里不叫「波罗蜜」。我们现在讲的般若波罗蜜是大乘法,唯有能够究竟诸法实相,圆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才叫波罗蜜。这一句话很重要,大家要记得。小乘法不叫波罗蜜,因为小乘法没办法让你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到最后成佛,唯有大乘法才叫波罗蜜,唯有大乘法才能够让你究竟诸法实相,通过修般若波罗蜜,才能够证悟到诸法的实相是什么。那么什么叫「诸法实相」呢?这个诸法实相能够让你圆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这个才叫波罗蜜。

     

      最后解释这个经题,分作四段来解释。

     

      讲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的「经」,看这个「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佛所说的法叫「经」。他有特别的含义在里面,虽然这个经是一切佛法的通名,梵语叫着「修多罗」,叫sutra。那麽「修多罗」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线,引申为贯穿的意思,有摄持,有契合。跟你们解释「经」,虽然说有好多的道理,好多的含义,我把它归纳起来有四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就是「贯」,就是贯穿佛所说的道理。我们讲佛经的时候,就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对不同的众生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所说的法。我们现在为什么能够读到好的佛经?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涅磐以后,佛的弟子把他以前所说的法结集起来,成为经。这个「经」,有贯穿的意思,把释迦牟尼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众生所说的法,把它点点滴滴收集起来,所以叫贯穿佛所说的道理,这个就叫「经」。这个是「经」的第一个含义。

     

      第二种含义就是「摄持所化机」。什麽叫「摄持所化机」,就是凡是一部经,它里面讲的道理,都是对某一种根器的人说的话。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都是对机说法,因材施教,「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释迦牟尼在讲经说法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是很灵活的,他不是死死板板,不是对你这个人讲这个道理,对那个人也是讲这个道理,那么这就不对机。所以为什么我们佛教里面的经书特别多,比起其他宗教的书多很多,因为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是对机说法。凡是经都有一个上契诸佛的道理,下契众生的根机,每一部经都有它的对机众,所以佛所说的法,就像磁跟铁的关系,佛所说的法比喻磁,铁比喻众生,当有磁性的时候,铁自然而然就吸起来了,所以佛说的法,都是对不同的众生所说的不同法,目的希望他们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迷成悟。这是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特色。

     

      第三种含义叫「常」,为什么佛所说的法叫做经?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常」,所谓「常」,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道理不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你看现在有一种人说话,在这个地方说是真理;到了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这种道理就不成为真理,这个就不叫经。大家想想,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在印度所说的法,到现在还是历久弥新,不但没有衰退,同时还是一种时尚,大家都想了解佛经是什么。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所说的道理是证到诸法的实相,透过一切事物的外表现象,体悟到诸法的实相是什么。你看释迦牟尼讲缘起性空、讲因果、讲般若、讲缘,还有慈悲、还有智慧,这种道理无论再隔多少年,无论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人间和宇宙的真理,永远不会退的。

     

      我们为什么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叫「经」?另外一个意思是古今不变,经久不变。不论什么时候,经书里面的道理都是很新鲜的,都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有用的。佛法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智慧,一个人如果你心中有佛法,就意味着你有智慧,有了智慧你就不会迷惑,你无论到什么地方,心里面都充满了智慧光明,有了聪明智慧的话,自然而然就得到自在,所以金刚般若就是一种妙智慧。

     

      第四种含义就是「法」。释迦牟尼所说的经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法」。「法」是什么呢?法就是法则,就是一事物的规律。释迦牟尼所讲的道理都是在阐释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佛法遍一切处,无处不是佛法。释迦牟尼讲这个法,并不是指定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法,没有局限性;不是说中国人才可以研究佛法,印度人才可以研究佛法,佛法只在东方不在西方,不是的。「法法皆是佛法」。我们只要有金刚般若智慧的话,就可以在每一个法里面悟到佛法的道理,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另外一个特点,他真正能够证悟到诸法实相,他才有这个妙用。所以佛法无边就是这个道理,你真正明白佛法以后,世间、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里面都有佛法。所以佛法不局限,我们佛教徒到其他宗教寺庙、教堂,我们不会忌讳的,为什么呢?佛法遍一切处,最重要你的心会不会去悟?会不会去了解、去明白。我们做一个佛教徒,是一个自在解脱的佛教徒,我们没有局限性,没有觉得哪一个地方该去,那一个地方不该去。为什么呢?因为佛法遍一切处,无论他是信仰什么宗教,无论他是来自那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哪一种肤色,他心中都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人的佛性都是平等。所以,我们对于无论什么人,我们都会平等看待。不会觉得我是佛教徒我高你一等,你不是佛教徒我歧视你,不会这样子。佛教里面说,要把所有一切的众生当成未来的佛,在《华严经》里面有一个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恭敬敬,这就是我们佛教的精神,所以释迦牟尼所讲的道理,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代表了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佛法。

     

      接下来第二,我们讲「显体」。

     

      我们刚才讲天台宗的「五重玄义」,第一是「释名」,第二是「显体」,我们要看看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显的是什麽体。隋朝的智者大师他看了《金刚经》,他说《金刚经》的体是什么呢?「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作为《金刚经》的体,也就是说一部《金刚经》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若见诸相」,这个诸相,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千差万别的相,你看到千差万别的相,知道这个相非相。什么叫非相?外面所有一切法的相,没有永恒性、固定性、参与性、主宰性,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非相。这个「如来」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证悟到你诸法的实相、理体,就是你的佛性;另外一个意思呢,就是我们所讲的释迦牟尼佛,若你真正要见到释迦牟尼佛,你要悟到「若见诸相非相」,当下你就可以见到释迦牟尼佛,乃至阿弥陀佛、药师佛;同时证悟到你诸法的实相,你的本体,你的空性,或者你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要记住。

     

      明朝的蕅益大师讲:「实相常住,是为本经之体。」《金刚经》里面的体是什么?「实相常住」。实相就是诸法的实相,所以实相,无相,无所不相。实相,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做实相,那就错了,那又执着了,那不叫实相。实相是无相,为什么无相?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世间所有一切法没有永恒性、固定性、参与性、主宰性,所以非相。在非相的同时,无所不相,事间所有一切法,离不开这个实相,因此蕅益大师说:「实相常住」。为什么说常住呢?因为实相是一个无相,无所不相,所以是攻不破的,因为它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相」叫实相。所以叫「实相常住」。这就是实而不实,不实而实的意思,叫实相常住,作为《金刚经》的体。

     

      谛闲老法师在解释《金刚经》的时候说:「第一义空」为这部《金刚经》的体,「第一义空」也是讲诸法的实相,或者是讲真谛,所以第一义空作为《金刚经》的体。

     

      以上三位高僧大德虽然在用词、说法方面不一样,但是义理是相同的。在表达方面,文字方面虽然不一样,你看第一句话「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第二句话「实相常住」。第三句话「第一义空」,三者虽然文字不一样,但是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切大众经典皆以诸法实相为体,我们这一部经当然不例外,也是以诸法实相为体,所以《金刚经》的主体为「生实相 」,这个「生」是有特别意义的,「生」是什么意思呢?「生者,现前之意。」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生只是一个过程,所以生者现前之意。我现在看到你了,现在你在生存了,所以生者现前之意。那么什么叫「现前」呢?「由心清净」,因为你的心清净,所以你现前了。为什么这个实相会生出来呢?就是因为你的心清净,实相现前了。

     

      我们说《金刚经》里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没有执着了,你清净了,那么你这个清净心就升起来了,实相就现前了,所以叫「云何现前?」实相为什么会现前呢?因为你心清净,所以实相现前。接下来一个问题,「云何清净?」为什么你心能够得到清净?因为你心无所住,不执着,不分别,心没有染污,心得到清净了,那么这个现相就会显现出来。

     

      那么,什么叫「无所住」呢?就是离开了一切的相,一切的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一种事跟相,事跟相都是有生灭、有来去的,为了达到无所住,就远离了一切相,一切事。所以《金刚经》里面这样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你信心清净以后,这个实相就生起来,「实相者,无相无不相。」什么叫实相?实相就是没有一个相,但是无所不相,即为真如法身,当你悟到无相无不相的时候,这个就是你真如的法身,真如的法身不像那应化身,应化身是有来有去的。我们刚才讲如来,如者,如如不动,就是真法身;来呢,怎么会来?因众生的因缘而来,所以这个应身、化身是有来有去的,有生有灭的,现在看到这个释迦牟尼佛在哪一年生的,到了几岁他涅磐了,这个是应化身,他的法身是不动的,所以叫「不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