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相名词解释:一合相

 

发布: 2021-03-16 13:30:38   作者: 明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   来源: 大藏经   

 

  • Default
  •  


     

    【出处】

     


     

      本词条出自《三藏法数》。三藏法数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

     


     

    【古文】:

     


     

      一合相者。盖言众尘和合而为一世界也。世界本空。微尘不有。但众生不了。妄执为实。若是实有。即应世界不可分为微尘。若是实无。不应微尘合为世界。是知执有执无。皆不当理。经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是也。

     


     

    【译文】:

     


     

      一合相,总体而言就是指所有的微尘聚集,而形成为一个世界。世界本来是空无自性的,微尘也不是实有。但是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迷惑地将这个世界认作实际存在的。如果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就不应该能够拆分为不可计数的微尘。如果世界是根本不存在,微尘也不应该能够和合为世界。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如果认为世界存在或者不存在两种为真实,都不合乎中道真理。如同佛经记载,如来说一合相,不是真实一合相,而是假名意义上的一合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