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相名词解释:一法印 

 

发布: 2021-04-15 21:38:00   作者: 明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   来源: 大藏经   

 

  • Default
  •  


     



    【出处】

     


     

      本词条出自《三藏法数》。三藏法数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

     


     

    【古文】:

     


     

      【一法印】(出宗鏡錄) 一法印者。謂一念心含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無不悉備。然此諸法於一心中。炳然顯現。如印印泥。文無前後。故云。森羅及萬像。一法之所印。是也。

     


     

    【译文】:

     

      一法印,是说当下这一念的心体,含摄所有的世间所有万事万物和出世间的所有法相,没有不具备的。然而,这些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和法相,在这一念心中,却是清晰显现,分毫不乱。如同我们用印泥来盖印,印文毫无差别,就如同不存在印的前与后。所以说:世间万象森罗,就是一法所印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

     


     

      ( 明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 来源: 大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