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集锦一

 

发布: 2015-06-12 19:09:02   作者: 本网转载   来源: 本网转载   

 


 

1、吃饭睡觉:

 


 

摘要: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的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到达平常心的境界,是须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禅师们多在“用功”,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

 


 

  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

 

  大珠:“有!”

 

  有源:“如何秘密用功?

 

  大珠:“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

 

  有源不解地说道:“一般人生活都要吃饭睡觉,和禅师的用功不是都相同吗?”

 

  禅师:“不同。”

 

  有源:“有什么不同?”

 

  禅师:“一般人吃饭时百般挑剔,嫌肥拣瘦,不肯吃饱,睡时胡思乱想,千般计较。”

 

  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的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到达平常心的境界,是须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禅师们多在“用功”,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

 



 

2、悟与不悟:

 


 

摘要: 禅悟的境界是怎么样?这实在是无法说明的,历代祖师用打用骂,硬是不肯说话,佛陀甚至讲,我所说法,皆非佛法,这不是笑话,因为不用言说的佛法,才是佛法。佛法、禅心,是自证的境界,是从无分别的平等性智而了知的 ......。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

 

  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

 

  慈受:“像哑巴吃蜜!”

 

  学僧:“当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他善于言词,他说的能够算禅悟吗?”

 

  慈受:“既未悟道,说出的怎能算做禅悟呢?”

 

  学僧:“因为他讲得头头是道,如果不算作禅悟,那他像什么呢?”

 

  慈受:“他像鹦鹉学话!”

 

  学僧:“哑巴吃蜜与鹦鹉学话,有什么不同呢?”

 

  慈受:“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话,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义。”

 

  学僧:“然则,未悟的禅者,如何说法度生呢?”

 

  慈受:“自己知道的给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不要给他知道。”

 

  学僧:“老师现在是知抑是不知!”

 

  慈受:“我是如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讲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

 

  学僧于言下有省。

 

  禅悟的境界是怎么样?这实在是无法说明的,历代祖师用打用骂,硬是不肯说话,佛陀甚至讲,我所说法,皆非佛法,这不是笑话,因为不用言说的佛法,才是佛法。佛法、禅心,是自证的境界,是从无分别的平等性智而了知的,这不是黄莲,应该是甜蜜;这不是鹦鹉,应该是菩萨。

 



 

3、安住何处

 


 

摘要:略。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个白胡苍苍的老人及一个髻龄的童子,丹霞禅师见老者器宇不凡,因此向前恭谨的问道:‘公住何处?’

 

  老人用手一指上下,回答道:‘上是天,下是地。’这意思是说宇宙之内都可为家。

 

  丹霞好像抓住了老人的辫子,追问道:‘若遇天崩地陷怎么办’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毁灭了怎么办呢?

 

  老人高声呼叫道:‘苍天!苍天!’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是成住坏空的。

 

  童子就在旁边‘嘘’了一声,这嘘声的意思是透露自家本性的住处是不生不灭的。

 

  丹霞大大的赞美道:‘非其父不生其子。’

 

  老人与童子随即入山而去。

 

  住,吾人要住何处?慈航法师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所以上是天,下是地,处处无家,处处为家。

 

  但世间人把自己住在声色货利里,住在功名权力里,而声色货利功名权力都在变异不停,那里能平安无事的安住?

 

  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五欲六尘的境界牵着鼻子走,心能安住,则天崩地裂又奈我何!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看到月亮在空中四无依靠,像是非常危险,其实非常安全,就因菩萨住在般若空性之中,了无挂挂,菩萨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

 



 

4、不可向你说

 


 

摘要:略。

 


 

  有一学僧想到覆船禅师住的地方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盐的老翁,于是就向前问道:‘请问老翁覆船路如何去?’

 

  良久,都等不到老翁的回答,于是学僧又问一次。

 

  老翁:‘我已经向你说过了,你聋吗?’

 

  学僧:‘你回答过我什么?’

 

  老翁:‘向你说覆船路。’

 

  学僧:‘难道说你也学禅吗?’

 

  老翁:‘不止是禅,连佛法也全会。’

 

  学僧:‘那你试说看看?’

 

  老翁一句话也不说,挑起盐篮便要走。

 

  学僧不解只道了一声:‘难!’

 

  老翁:‘你为什么这样说?’

 

  学僧:‘盐翁!’

 

  老翁:‘有何指示?’

 

  学僧:‘你叫做什么?’

 

  老翁:‘不可向你说这是盐。’

 

  要去覆船禅师处参学,路要怎么走?‘既曰覆船,何有道路?’道,有难行道,易行道,有大乘道小乘道,有出世道世间道,一般学者,总要循道前行,但禅门学者,‘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虽是覆船,又何无路?

 



 

5、以心传心

 


 

摘要:略

 


 

  (神光)则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语神光云:“诸佛菩萨求法,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汝虽断臂求法,亦可在。”遂改神光名为惠可。又问:“请和尚安心。”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进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达摩语惠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否?”惠可言下大悟。惠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远。是故菩萨不动念而至萨般若海,不动念而登涅槃岸。”师云:“如是,如是。”惠可进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记录否?”达摩说:“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译文:

 

  (神光)就取出锋利的刀,自己砍断左臂,放在达摩大师面前。大师对神光说:“各位佛菩萨追求佛法,可以舍弃身体,可以舍弃性命,你虽然只是砍断手臂追求佛法,但也是可以了。”于是就把神光改名为惠可。惠可又问:“请和尚为我安定这心。”大师说:“把心拿来,我帮你安。”惠可进而说道:“寻觅此心,不能找到。”大师说:“若我得到,怎是你心?我已经为你安心好了。”接着达摩对惠可说:“我已经为你把安心好了,你现在看到了吗?”惠可闻言当即大悟。惠可对达摩和尚说:“现在我才知道,一切事物,本来就是空空寂寂;现在我才知道,觉悟原来就在眼前。所以菩萨一霎那就到达佛智的海洋,一霎那就登上了理想的彼岸。”大师说:“是这样,是这样。”惠可进而问道:“你大和尚这种禅法有文字记录吗?”达摩说:“我的这种传法以心传心,不设文字。”

 



 

6、文字魔

 


 

摘要:略

 


 

  仰山是沩山的学生,沩山见到仰山:“孩子,你要快点开悟哦,不要执着于文字和概念。”

 

  仰山:“我连信仰都不要呢!”

 

  沩山:“你是信了才不要呢,还是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除了我自己之外,不能信个什么?”

 

  沩山:“这样的话,你只能算是个小乘佛法之徒罢了。”

 

  仰山:“我连佛都不要见。”

 

  沩山:“经书中有多少是佛说的?多少是魔说的?”

 

  仰山:“统统是魔说的!”

 

  沩山:“好好好!此后,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的了。”

 

  后来,仰山承续了沩山的衣钵,继续开创沩仰宗的禅风。

 

  基本的观念本来就是简单清楚的,但是用以表达的文字,却是通往禅境的一道魔障。沩山本想帮仰山打破这道魔障的,不期,仰山早已悟了。要不然,仰山如何会烧耽源密?

 

  慧寂去世时,诵写了两首偈:

 

  一二三四子,

 

  平目复仰视。

 

  两口无一舌,

 

  即是吾宗旨。

 

  年满七十七,

 

  无常在今日。

 

  日轮正当午,

 

  两手攀屈膝。

 



 

7、虱子是什么做的?

 


 

摘要: 禅师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有诗云: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

 

  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那个人真髒,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做个公道,评论虱子是怎么成的,并且互相争议输的人要请一桌酒席。

 

  苏东坡求胜心切,私下便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务必要帮自己的忙。过后,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两人都以为稳操胜算,放心地等待评判的结果,禅师评断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

 

  禅师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有诗云: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物我的合一”,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而将它完全调和起来,好比一棵树上,虽然接受同样的空气、阳光、水分,但树叶却有不同的生机,而能彼此无碍的共存于同一株树上。

 



 

8、凡夫与老师

 


 

摘要: 做,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

 


 

  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先生,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

 

  老师回答道:“做事,认真做事,坚持做事,就会创造奇迹。”

 

  凡夫问道:“这是为什么?”

 

  老师回答道:“你现在为我烧火煮饭,等饭煮熟了,我就告诉你为什么?”

 

  于是凡夫就为老师做饭,不久饭就煮熟了。

 

  老师问道:“你刚才是怎样煮熟饭的呢?”

 

  凡夫回答道:“我就这样反复不断地添柴加火,顺其自然就煮熟饭了。”

 

  老师说道:“你开始做饭的时候,是生米;你反复不断地添柴加火,就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凡夫感叹道:“原来创造奇迹并不神秘呀!”

 

  做,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

 



 

9、无言之教

 


 

摘要: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有一个学僧,请示夹山善会禅师道:“从古以来,历代祖师都立下言教训示后人,禅师为什么却无言教?”

 

  善会:“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学僧:“既是无饥人,我为什么没有开悟?”

 

  善会:“只为迷悟迷却了你,请听我偈:‘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学僧:“十二分教及祖师西来意,可以说都是悟法悟人,禅师为什么说没有悟法亦没有迷人?”

 

  善会:“那些西来意是老僧的坐垫,你问西来意,为什么不问你自己的己意?”

 

  学僧:“我不明己意是什么?我只问禅师究竟要以何法示人?”

 

  善会:“虚空无挂针之壁,子虚徒捻线之功。你为什么一定要画蛇添足呢?会吗?”

 

  学僧:“不会。”

 

  善会:“以我看维摩居士的居家梵行,释迦如来的观机说法,都是多此一举。”

 

  学僧:“难道圣教均一无可取吗?”

 

  善会:“可取的应该都不是圣教!”

 

  学僧:“若无言教,学僧怎能开悟呢?”

 

  善会:“自己的西来意,何要别人的言教?”

 

  学僧终于心有所悟。

 

  所谓禅者,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心缘相,用言教说法,离禅很远。因为禅不可说,能说的都不是禅。“言语道断”,这是历代祖师的信条。所以自古以来,只要谈禅,开口便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但佛陀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这不是说谎,这是真实的,因为既是“真理”,你说了不增,未说不减,“三年不吃,并无饥饿的人。”你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10、和尚与大师

 


 

摘要:道之道,无常道!

 


 

  有一天,一个和尚与一个大师个谈论人间欲望之事。

 

  和尚对大师说道:“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人如果能够消除欲望,人就可以根除痛苦。”

 

  大师说道:“人生如果没有欲望,人生也就没有快乐,人生也就毫无意义,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和尚恍然大悟道:“我悟了一辈子道,结果还是不明道呀!看来,道之道,无常道。”

 

  道之道,无常道!

 



 

11、和尚与禅师

 


 

摘要: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定能成就自己!

 


 

  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没有开悟长进,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出家人的料,他便想下山返回尘世。

 

  于是和尚便去向禅师辞行,言道:“师父,我天生愚钝,我的脑袋像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不是悟道的料,我只好下山还俗了。”

 

  禅师并未言语,而是带着他来到寺庙里面一尊佛祖像前。

 

  禅师问道:“你面前的是谁?”

 

  和尚回答道:“神圣的佛祖。”

 

  禅师悄悄地走到佛祖像跟前,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佛祖像问道:“这尊佛祖像是什么做成呢?”

 

  和尚回答道:“它是石头做成的。”

 

  禅师说道:“连石头都能开发成为神圣的佛祖,这可是天下的奇迹了。”

 

  和尚听了禅师这番话,他立即打消了下山还俗的念头,立志安心修身养性悟道。日后和尚成了一代著名的大师。

 

  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定能成就自己!

 



 

12、念经与成佛

 


 

摘要: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唯有明迪人生的真谛,才能发现人生的善美,才能拥有美妙的人生!

 


 

  一位刚入门的僧徒向一位有名的禅师请教道:“大师,念经能够成佛吗?”

 

  禅师回答道:“不能。”

 

  僧徒问道:“那么我怎样才能成佛呢?”

 

  禅师回答道:“念经呀!”

 

  僧徒困惑道:“大师,你不是说念经不能成佛吗?为何你又要我念经呢?”

 

  禅师说道:“如果你一生都只知道念经,你永远也无法成佛,然而念经是成佛的必由之路,你只有反复不断地念经,反复不断地钻研经学,反复不断地悟经求道,明了佛经的真谛,发现佛经的奥秘与美妙,你才能得道成佛。”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唯有明迪人生的真谛,才能发现人生的善美,才能拥有美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