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

 

发布: 2020-03-08 01:01:11   作者: 本网转载   来源: 河南博物馆   

 


 

  犍陀罗(Gandhara)为今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盆地周边地区,与阿富汗相邻。佛经记载此地为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佛教在犍陀罗地区盛极一时。犍陀罗地区地处沟通东亚、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交通要道,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波斯人先后统治此地,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多元文化深刻影响了当地佛教,形成了著名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单元 佛陀与菩萨像

 


 

  佛陀(Buddha)是觉悟的人(觉者)之意。“菩萨”是“菩提萨多”(Bodhisattva)的略称,指普济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开悟之前的佛陀也曾被称为菩萨。贵霜帝国时期,大乘佛教在犍陀罗地区兴起,希腊文明特征融入佛教,贵霜信徒接受了西方神像的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开始用以人的形象表现佛陀和菩萨,因此犍陀罗地区被誉为佛像的故乡。

 

  • Default
  •  


     

    佛陀坐像

     


     

      本件为结禅定印跌坐的佛陀像。根据佛的大小推测,本件应该有一个高50厘米左右的莲花座。本件传出自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区的兰迪·卡塔尔(Landi Kotal),佛像的脸部雕刻十分优美,面容端庄秀丽,嘴角微翘,像是含着一抹淡淡微笑。衣纹飘逸流畅,整体姿态祥和,保存完好,堪称犍陀罗佛像中的精品。

     

      本件为灰泥佛像。灰泥技法公元2世纪后期至3世纪前期自罗马传至犍陀罗地区,在阿富汗的哈达(Hadda)及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Takkasila)尤为盛行。灰造像的制作方法是在木头上缠绕绳子,再抹上灰泥造型。犍陀罗地区常有制作灰泥塑像的刮刀出土。

     

  • Default
  •  


     

    佛陀立像

     


     

      佛陀的头发为流动状的波浪发型,显示出古希腊罗马风格强烈的影响。。左脚稍稍往前踏出的造型也是由古希腊雕刻而来。该造像又被称为“行走的佛陀”。本件整体往下方倾斜,这种姿态的佛造像虽然并不少见,但是具体有何种寓意,目前还不明朗。

     

      本件出土地传为塔科特·巴依(Takht-i-Bahi),该地的土壤带有大量铁元素,所以铁元素附着在造像上之后,整个造像的外观呈现出红色。塔科特·巴依是犍陀罗的中心地带,此地出土的犍陀罗顶峰期的造像最多。

     

  • Default
  •  


     

    佛陀坐像

     


     

      本件为典型的犍陀罗最盛期的精美佛像,有着希腊风格的波浪发髻和流畅的衣纹。佛陀面部祥和,充满睿智,做禅定印,结跏趺坐于狮子座上,台座中央雕刻有弥勒菩萨,其周围有众多的供养者。台座的两端雕刻着雄壮的狮子,其正畅饮着仙女端来的葡萄美酒。

     

      通体残留有少许金箔。虽然佛像的鼻子和手指有少许修复,但如此高大精美的犍陀罗雕像实在不多,本件堪称犍陀罗佛像之极品。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馆也有一件类似的精美雕像。

     

  • Default
  •  


     

    佛陀头像

     


     

      本件佛陀头像头发为呈希腊式的波浪状,眼睛微闭,面容慈祥。耳垂较长的特征应该是受印度本土佛像风格的影响。

     

  • Default
  •  


     

    菩萨与供养人浮雕法座

     


     

      本件传出自阿富汗昆都士地区,或为佛陀或菩萨造像的法座。正面两端饰两只蹲坐的狮子。中间菩萨跏趺坐,结禅定印,身着天衣,后有头光,应为释迦菩萨。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三位身着印度、贵霜服饰的供养人,手持供物。本件为石灰岩材质,在健陀罗佛像中较为罕见。

     

  • Default
  •  


     

    佛陀与菩萨浮雕

     


     

      本件上段为佛陀坐像,下段为菩萨立像。中间推测应是佛陀坐像。本件可能是马图拉风格最晚期的作品。

     

      (来源: 河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