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坛的意义和供养方法

 

发布: 2019-01-31 20:04:35   作者: 本网转载   来源: 本网转载   

 


 

  佛坛是指安置佛像的坛座,即佛堂内为供奉佛像而造的基坛,或佛堂所安置的佛龛,以及寺院须弥坛的总称。依材料的不同,而有石坛、土坛、木坛之分别。如果依形状之差异则可分为方坛、八角坛、圆坛等种类。依印度古来的习俗,即常将本尊像安置于佛堂正面的坛上,如阿旃陀(Ajanta)、巴格(Bagh)等石窟内,均是在高石坛上安奉佛像。

 

  • Default
  •  


     

    佛坛简述

     


     

    简介

     


     

      中世以后有木造佛坛,其形式初时模仿石坛,后多仿须弥山形(即须弥坛),如(在金右兼)仓圆觉寺舍利殿、播磨鹤林寺本堂、金泽称名寺金堂等佛坛,即为须弥坛。

     

      而佛坛中所供奉的主尊(本尊),则依宗派之不同而有差异。譬如南传佛教的佛坛,主尊皆为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所供奉之主尊,则较为不同。如净土等行者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禅宗则有仅供奉达摩或六祖的。台湾的一般信徒常供奉三宝佛(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也有只供奉观世音菩萨的。而密教行者则依派别及所修法门而有不同的主尊。

     


     

    安设佛坛之意义

     


     

      甲、迎请圣众降临常住,以加被行者及眷属智悲日增,直至圆满菩提。

     

      乙、以礼拜、供养、赞颂、种种承事列于日课之中;一则加深皈依之关系,积集道业资粮,二则回向众生成佛,培养菩提心。

     

      丙、借观佛、点灯、上香、献花、礼拜等,使五官之作用全体投入佛事中,扩大并加速行者心灵之净化。

     

      丁、使日课不但定时并且定处,更易形成牢不可破之习惯。

     

      戊、佛坛之庄严可以表明行者皈依之信心,并使访客有见闻随喜之机缘。

     


     

    佛坛之位置

     


     

      佛坛以安于专室为理想。如为多层之建筑,宜设于顶层。若无专室,应择寂静处,或常课时可闭门静修之室。佛坛之坐向,视主尊而定。如为净业行人,当以阿弥陀佛为主,彼应坐西向东。如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则应坐东向西。如无适当方向之壁面可资利用,亦可不拘于此。宜择光线充足,行者较易专心瞻仰之壁面。

     


     

    佛像之安置

     


     

      佛像应择如法制做者。尽量避免以易碎之材料,如陶瓷做成者,以免不慎造成损毁。一般而言,应请完整而有底座者。但遇久经大德供奉之古董佛像,虽肢体略有残缺,仍可请领继续供奉。

     

      平面之佛像,宜请大德为之开光,迎入佛之身、语、意、功德及事业。立体之佛像,如为中空者,应先请大德为之装藏,以经咒、舍利、珍宝、松柏等填满,再开光。如临近无大德可请,仍可先安奉,待将来之机缘,再为之开光。

     

      壁上悬挂之佛像,应依其地位之尊卑,而定高下。通常以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之次第,由上而下,分排悬挂。其中并应再依法身、报身、化身;或佛、菩萨、辟支、罗汉之次第而分高下或左右。同一排之圣像,其地位高低可有两种排法:

     

      1)以右为尊──从壁面之最右边(即行者面壁时,行者之左手边)排起。

     

      2)以中间为最尊,再依次轮流安置于其右边,再左边。如此排序数字所示:864213579。

     

      悬挂佛像也应考虑到各像之形式及大小,以排成美观对称组合。因此以上所介绍的两种排法,可斟酌选用其一。

     

      本尊像与其坛城像,只可挂成上下,不可排成左右。坛城在本尊之上或下皆可。例如西方极乐世界图,可安于阿弥陀佛像之上或下方,而不宜排于其侧。

     

      以上所述以右为尊,乃印度、西藏所传文佛之古制。汉人所绘西方三圣像,往往依汉俗之以左为尊,分安观音、势至于弥陀之左、右侧。吾人为顾及画面两菩萨都是向佛而立,只好入乡随俗,仍依左、右而安之。若三像不在同张上,且菩萨面向正前者,仍以依文佛古制安观音于右为宜。

     

      如果一面壁上挂不下所有佛像,可分挂于其他三面壁上。每面壁上之佛像,仍应遵循前述尊卑次序之原则而安设。护法圣众也可集中挂于正对佛坛地位稍低之壁上,以便彼等注意佛陀之指令。也可于护法众下添设供桌、供品,构成护法之专坛。

     

      立体之佛像可安于佛桌上。如仅有一桌,则以靠近墙壁之桌面安像座,靠近行人之桌面陈设供品。佛桌上佛像之尊卑次第,仍循前述同排之两种排法之一而定。若排成数排,则应注意避免大像遮小像之情况。佛桌及供桌皆宜以庄严之桌巾铺设其上,或雕饰以吉祥图案。

     

      舍利宜装于有透明玻璃窗之舍利塔,安于佛桌上供奉。

     


     

    经架之位置

     


     

      一切诸佛皆由法出生,是故经咒只可安于佛像之上方或两侧,以示尊重,而不可误置于佛像或供桌之下。经书或佛咒,亦可安于佛桌上以供奉之。惟于经上,不可安放他物。如果只有一个书架,无有专门之经架,则应将佛经置于顶层,佛学论着及梵呗、五会念佛等之录音带其次,外道及世间学问安于其下。

     

      有心流通佛书、佛像之行者,可于经架上设一流通栏,或置一流通经像之专橱,安于佛坛附近或客厅,供访客自选自取。

     


     

    法器之安放

     


     

      佛桌上可安放各种法器,如木鱼、引磬、法轮、铃杵等,于佛像之前方或两侧。念珠可右旋三圈绕成莲座,而使父、母珠直立此座上,以安置之。拿起铃杵时,应两手交叉,右上左下,右杵左铃;安放时亦复如是。因此在桌上,铃应紧置于杵之左侧。铃上佛母面朝行者。如有密宗所用之鼓,则置于杵之右侧,使鼓之侧沿贴桌面而立,(鼓面不贴桌面。)法轮如无法平稳直立,可以其柄插入米杯中以安置之。密宗法器如蒲巴、钺刀,应置于使用该项法器圣尊之附近。若平放,其尖锋应朝外以防魔。若竖立,尖锋应向下。因此蒲巴亦有直插于米筒者。用以计算佛号、供曼达或礼拜次数之计数器,亦可安于佛桌边上。大礼拜所用之长板,小礼拜之拜垫,习定用之坐垫,可安于供桌前方,如供桌下空,则平时内藏,应用时方取出。

     


     

    供品之陈设

     


     

      供桌中央可置香炉。炉内宜先置香灰或细砂,或者先暂用米,等将来香灰积多了,再筛过以供插香。或供燃檀香粉及檀香木。方法是先燃香粉,然后渐添切成小条之香木。如果防香烟熏壁,可用有盖之卧香炉。线香如中途停熄,不可再燃,但可做卧香再燃。不可在香未尽时拔起熄之。不可用形如线香之小电灯混充供香。若租用他人房室,不准点香,至少应置檀香木三、五块于供桌上。

     

      供桌之左右侧可供灯一对于佛像前。以有莲座或龙座等庄严之供灯为佳。最好是小红灯泡之电灯,并维持常明不断。此外可添供酥油灯、花生油灯或蜡烛。

     

      供桌两侧应供花瓶一对,以不易打碎并且有花饰美观的为佳,例如景泰蓝瓶。瓶中供花以时新之鲜花为佳。或者以人造花插成美观之摆饰。遇有鲜花时,另以他瓶供陈。花瓶中也可夹插孔雀翎若干支。供花于佛,不可用有刺者,如玫瑰。有刺之花只可供护法,以其威武不畏刺故。瓶花插成美观者后,应将最美方转向受供之佛像。

     

      香炉前可陈供杯一排。显教行者可供清水三杯。密教各派传承不同,有七杯、八杯、九杯之不同。杯中供物各派亦大同小异。八杯分表八供,由佛像之右至左分表水(盥洗用)、水(饮用)、花、香(燃香)、灯、涂(涂香)、食(食品)、乐(音乐)。普通为七杯清水,食品另供。代表涂香之第六杯中,可加入数滴香水。杯间距离为一粒米之长度。关房内之供桌,也可陈设两排供杯。近佛一排供佛,近行者一排则供具本尊佛慢之行者。近行者之七杯,其表法则由行者之右至左。

     

      密宗行人普通应供陈曼达,或为七供、卅七供,红教则别有三身曼达。

     

      各种时新果品、食物,皆可供陈。但显教行人一般皆只供素。密宗行人兼供荤素,但不可为供荤而杀生或指使他人杀生。只可就市面现成之荤物购来供奉。

     


     

    供品之添换

     


     

      每餐之前宜先添换供品。香可随时供,至少点早晚两次。常明灯以外之油灯或烛火,如不能常供则于晚上或做功课时点燃。鲜花应每二、三日换清水,并随时取出凋萎者。人造花可于数个月后换一次。每晚临睡前或晚课后,将供水想为甘露倒掉以施饿鬼。将供杯擦干成两叠倒置。(第六杯沾有香水者自成一叠,其余合为一叠。)如供杯不能合,则分别倒置。晨起将七供杯排好,可先放第四杯于香炉前以为中央之基准,然后分列左右各三杯。然后以有嘴之水壶添清水,同时念‘嗡、阿、吽。’凡上供品时,皆应念‘嗡、阿、吽。’曼达亦应添米。若无时间可日日换曼达,至少于每月供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之四日换之。(此四日依序为阴历之初八、十五、廿五及廿九。红教则改初八为莲师之初十。)各种食品供陈之后,或经一柱香、或一、二日,即应取下,以免供久陈腐,反而遭罪。供品之价值在诚心,故以特意为供佛而购备的为佳。自用之食物也可先供佛再领用,以领取加持,食时当作甘露想。供品取下后或自用、或施户外生物,并念施残食真言‘嗡、乌几札、巴零打、卡卡、卡嘻、卡嘻。’,使彼等分享佛恩。曼达换下之米,可全施鸟雀。预备供奉用之香、烛、米、火柴等,可储藏于供桌之抽屉内,或供桌下,较便取用。火柴有毒,不可放于供桌上。若家中有小孩,慎防他们玩弄火烛,宁可收藏于其他高处。

     


     

    旅游或迁居时之处理

     


     

      出门旅游时,最好能请人在佛坛依旧代供,自己在外每餐前也先以食品遥供再领用。若无人可代供,可先观佛坛圣众化光入自己心中,或入日常手转之法轮内,然后取下会变坏的食品、鲜花,熄灭烛火,倒去清水。在外每饭前先供随身所携法轮内之圣众,或于食用时想成是在供养心内诸圣。回家后再观圣众由心或法轮化光出来,回到各各像内。

     

      迁居或佛坛迁室时,先观圣众化光入己心或法轮,再移动佛坛之一切。等佛坛重新安好,再观圣众化光返回像内。如临近大德,此时亦可重请开光。

     


     

    结语

     


     

      以上所述极为简略,偏重实际之应用,省略深奥义理之说明。希望初修者能依此安设佛坛,起修供养、礼拜等加行,并养成定时定处做功课之习惯。并且请不以此为足,进一步研读文后所列之参考资料,以便了解供奉佛坛与神坛之差异,如何建立与佛像之正确关系,种种供品诸多层面之意义及表法。

     

      献供是佛法修习的一部分,有些寺院中所看到的供品是依传统方式献供的。这些献供不仅仅是仪轨的一部分,而是发愿服务众生的延长。

     


     

    献供/佛坛

     


     

      献供是执与贪的对治方法。献供有其物质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献出他所有的有价值的物品。或者,某些人可能象征性地献出所有财物,想象众生因此获益,一切困乏获得补偿,圆满布施波罗蜜。一般言之,佛坛上献供以七种为一组,放在七个容器中,每一供品均有其特别的意义:

     


     

    水之供养

     


     

      (一) - 饮水

     

      第一个供品是饮水。供水的功德是在消除众生的口渴,尤其是饿鬼道的众生可以因此而解除口渴的痛苦。供水亦有使众生广被佛法慈悲,终能身心清凉的目的。

     

      (二) - 浴水

     

      饮水及浴水做为供品,并非佛陀口渴或需要清洁,而是向皈依的对象献水可以帮助我们积聚功德而得到自身的清净。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缺陷而且很脆弱,献供的目的也有消除我们修法、修习禅定及了解佛法时会遇到的障碍。

     

      供水时,杯子要擦干净,先倒入一点点水在第一杯中,于后依次过滤一遍。再以一粒米宽的间距排整齐。由右边到左边依次倒入清水。不宜太满,可保留一粒米之高度,特别要注意供水的五种过误,要能远离才可得到五种功德。

     

      五过患说明如下: 1。水没有流满器时,在心绪中的功德也曾有「不满」之过。 2。若水满而溢,业障也自有「满而溢」之缘起过患。 3。杯子与杯子之间不留距离,曾有遇恶缘朋友之过患。但若相反,杯子间距太宽时,有远离上师及善知识的过患。 4。一列排得歪歪的杯子,曾有此生、来生、身心不正的过患。 5。流水满溢流到桌面上,或米中有水,水中有米时,此世眼睛曾不明亮及常常 流眼泪和有眼屎之过患。 因此,我们一定要远离五过患才能得到反过来的五种功德。

     

      据说毗婆尸佛涅盘而有比丘至城里托钵,有不少施主都供养了丰富食物,而一对贫穷夫妇一无所有,就以一陶钵的清水为供,心中生起十分恭敬清净的心供养之。后来,他们住生时,升到了三十三天。…。

     

      这对贫穷夫妻由于供水功德广大,积累了很多善净资粮,在每一世代都投生贵族,身形美好。到了释迦牟尼佛时代,又投生到只园精舍的富贵人家中作儿子,成为金色家族中的孩子,取名「金神」,满众生愿,不论衣食、宝玉、皆可如愿,后来金神在佛前受比丘戒,得罗汉果位。

     


     

    花之供养

     


     

      第三个献供是花,以此将成就者周围庄严,虽然献花对于圆满的佛界并不需要,但这对献供者有利益。也让我们有意愿使所有众生可以找到高贵的住所,终极可具备像成就者一样圆满的种种相貌及特质。

     

      如何以供花来累积福德资粮呢?从前迦那迦牟尼佛在世间应化时,许多比丘在城中托钵,富贵人家以美食供养,而一贫穷人什么也没有,但他对比丘生起无比信心,恭敬地在草地上摘了不同颜色的各种花朵,以很清净虔诚的心供养。他后来在释迦牟尼佛的只园精舍投生为一富贵人家之子,相貌庄严美好。出生时,天降花雨,得到「花神」之名,这位「花神」后来长大,在佛前受比丘戒得到罗汉之果位。可见供花时,最重要的是以虔诚的心,发愿众生皆能得到佛陀究竟果位,即使是小小的花朵,也因发心广大而会有极广大的功德利益。

     


     

    香的供养

     


     

      献香并非因为佛菩萨需要借此除去身上的味道,而是献香可以消除不快及不健康臭味的产生,所积的功德最后可实现修行深妙香气的完成。据说完成修行的人都被甜蜜芬芳香气所包围。

     

      至于「香」的供养方面又是如何呢?依材料的来源可分为纯粹自然的香,与合成的香;天然的香例如檀香、沉香、柏树叶子、樟木、甘香松、当归、稻壳、杜鹃花等。合成的香如: 1。红白檀香 2.五妙供 3.麝香 4.木棉花等洁净之材料合起来做成卧香;合成香成自然香来供养,全依每个人的能力而定,重要的仍是「发心」。

     

      天然香要很干净,合成香是成品,关键是心中保持虔诚,点火燃香为供养,先为无边无际的虚空如母众生得佛果位来生起菩提心,此为前行发心;正行时以三轮体空之观念来思惟,供养完的结行回向至为重要。以文殊普贤菩萨如何利益众生而来回向,我也如是件回向。供养功德不立即回向,一旦生起烦恼时,功德会消失,因此回向是很要紧的事。

     


     

    灯的供养

     


     

      第五种供品是灯烛。诸佛菩萨,用他们慧眼来净观,并不需要灯烛来为他们照明。献灯是让献供者练习观想所有众生的无明都获得清除,献灯也是为了最后在众生中知识及经验可以明白的表现出来正如在佛陀及觉悟者清净心中自然流露的一样。

     

      材料方面如灯油不论奶油、酥油、植物油都要很干净。供杯不论:金、银、铜、铁、陶、玻璃等不同材质,以自己能力为考量重心,而灯心要格外洁净,根部直稳,表戒律清净。中部厚实,表禅定力佳。末梢心尖易点着,表智慧力。

     

      点着了油灯,以清净心来供养并且念供灯祈愿文 : 嗡阿吽!1。灯杯似珍宝美丽庄严。 2。清净芳香酥油满盈杯。 3。柔软灯心长直似天绳。 4。破除黑暗明灯为供养。 5。祜主上师三宝三根本。 6。无量归处大海圣众供。 7。智慧眼无晦亦无光然。 8。我等众生无边亦无际。 9。黑暗无明二障悉净除。 10。愿得殊胜清净智慧眼

     

      如此念颂并专心思惟观想佛陀净土似太阳灿烂光明升起。以清净虔诚的心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供灯祈愿品是宁玛巴大岩藏者 敦殊仁波切加持的法语。供灯功德殊胜极了,有褐云:「供灯福德无穷际,却除无明具慧眼、智慧脉广净恶业、超越三界证三身」。

     


     

    涂香 (香水)

     

      

     

      容光焕发而圆满的成就者当然不需要尘俗中的香水来经验自然圆满境界,但我们献香水是为了暂时净化不良的习性,如贪、嗔、痴,而最后不但是习性,连外界周围也被清净而圆满了。

     


     

    食物、果之供养

     


     

      第七供即是食物。成就者不需要食品之供养,供食品之目的是暂时消除众生饥饿的痛苦,并带来充分之食物。最后献食物可令众生经验到静思圆满的境界「三摩地」,令众生依静思之自然资粮而生活。

     

      谈到供果来累积福德资粮前,先说一则小故事:过去印度有一对贫困的母子,当儿子一远去他方种田时,母亲为他备了食物作为午餐。当他正想吃时,来了一位托钵的比丘;儿子想我们家前辈子也没累积资粮,如果这辈子不累积资粮,下辈子会更贫困啊!于是以恭敬清净心供食给比丘,并发了很大的愿。这一念殊胜的大愿,使他下辈子转生为王子,吃穿不愁。

     

      因此我们也要以清净心为自己及虚空的众生发愿供养三宝,由于发心清净,并且回向,不只得到国王果位,还会说得佛陀之圆满果位呢!

     


     

    乐之供养

     


     

      供养美妙音乐作为累积资粮之方式又如何呢?我们先以铃之妙乐为例。一般在佛堂或佛塔、寺院的角落有铃、风吹铃响,以此妙音供佛之意是对佛陀身法意清净之赞颂、用唱颂方式礼赞三宝、功德尤其广大。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国王叫波斯匿王,他带着眷属一起去只陀林,忽闻妙音响起,一路上连大象、马匹、畜牲们都驻足谛听。波斯匿王十分好奇,心想是谁的歌声如此迷人,连畜牲们都如此沉醉?原来是一位个子小小的比丘唱颂的。波斯匿王请教佛陀:「小小个子比丘是什么因缘而有此美妙唱颂能力?」 佛陀说:因为他曾在迦叶佛的舍利塔上供了一个金铃子。并发了清净的大愿,因此在五百劫之间,都有能力唱出美妙之声音,令众生陶醉。

     

      所以我们在佛堂以三清净来供养 - 发心清净、正行清净以及回向清净,不论风吹小玲、大喇叭、哨钠、笛子、跋.…供养之后,都可能如小小个子的比丘一般,具足佛音六十支的美妙成就。 为什么佛前供水、花、香、灯、涂、果、乐等八供呢?这是缘自印度的习俗,客人来到家中,先招待人喝水、然后洗脚,再挂朵花在脖子上,以香熏一熏全身,然后亮起灯来,身上涂得香来,并给予食物招恃,全部都具全之后,再弹琴给客人享受。

     

      我们供养佛陀以八供,但其实三宝是不需要这些供养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众生能累积资粮而来做八供的,而供养也以发心广大的前行、思惟三轮体空的正行及普皆迥向的结行三清净为关键。前次尊贵的堪钦仁波切来弘法所赠之口诀法语,亦再三提起;人人本具的圆满佛性不宜向外寻觅,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修!唯有时时观照自心,好好积聚福德资粮,才能见得心的本来面目,认识珍贵的心中摩尼宝珠。供养以动机纯正最珍贵,莫流于虚荣的炫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