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充满的朝圣之旅 (上)

 

发布: 2014-03-24 15:24:19   作者: 仁观   来源: 湛山精舍   

 

  佛经中言:「能够朝拜佛陀示现的四大圣地,五无间罪业也能清净。」感恩师父上人的慈悲! 使我也能随长老、师父们以及诸位大德一同前往印度、尼泊尔朝拜佛陀示现的圣地。期盼已久的印度、尼泊尔朝圣之旅一天天临近,虽然俗务繁忙,但还是每晚尽量抽出一些时间拜读《释迦牟尼佛传》,希望在前往朝圣之前,能够对于佛陀的生平及行化事迹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经历了超过一昼夜的旅程,3月9日下午我们终于抵达了印度北部的菩提伽耶机场。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内心觉得无比的亲切和喜悦,旅途的劳顿一扫而空。刚走出机场,就看到仁梅师兄在笑呵呵地迎接我们了,当地的导游虽然是印度人,但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大家都觉得更亲切了。在拜见了性空长老和达义法师之后,我们开始了难忘的、法喜充满的朝圣之旅。

 


 

  • Default
  •  



     

    菩提伽耶—— 佛陀成道之圣地

     

      菩提伽耶是此行朝圣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佛教圣地。这里曾经是本师释迦摩尼佛成道的地方,有举世闻名的金刚宝座、大菩提树、正觉寺宝塔等,堪称全世界佛教的中心,是每一位佛弟子向往朝拜的圣地之一。

     

      菩提伽耶的标志性建筑是高耸入云的正觉寺宝塔,从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塔高54米,塔座周边15米,主塔旁有4座副塔,始建于西元3世纪的阿育王时代。此塔象征着佛法的伟大与至高无上,同时也表示佛的法身不灭。正觉寺宝塔内供奉有一尊极其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坐西朝东,面向大门,左手持钵,右手触大地。达义师父告诉我们这是降魔印,象征着大慈大悲的佛陀在菩提树下入金刚定,降服了所有内外的魔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但见佛身金光闪闪,面容宁静祥和,双目炯炯有神,充满了慈悲与智慧。佛陀的发髻是蓝色的,嘴唇红润,仿佛正在向大众说法。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庄严的佛像!感觉非常的真实,也非常的亲切,真是用尽世间所有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弟子对于佛陀的敬仰、感恩和崇拜之情!大众在长老和法师的带领下,一同为佛陀献上鲜花并虔诚地礼拜。当时的每一拜都如同是在接佛陀的双足一般,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真想一直就这样拜下去,不再起来了……

     


     

  • Default
  •  



     

      恋恋不舍地走出正觉寺的大门,跟随长老和法师们绕塔三周并齐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感觉非常的清净,内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当时虽然天色已晚,但围绕在宝塔周围的人潮依然是络绎不绝。但见男女老幼,各色人种,用不同的语言,有的念佛,有的念经,有的持咒,有的在坐禅,还有的在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无一不是在精进地依教奉行,同时也在表达对于佛陀的感恩、赞美与恭敬之情!

     

      在正觉寺宝塔的后面(西侧),就是当年世尊曾经端坐入定而成就无上菩提的金刚宝座和大菩提树。伟大的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以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又在菩提树下静思二十一日,圆融无碍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即说于此时。之后又围绕着菩提树的北、东、南、西等四个方位,不断地禅坐、经行、禅坐、经行,共二十八天。

     


     

  • Default
  •  



     

      在之后的两天时间里,每天早上和傍晚,长老和师父们都带领大家到正觉寺内礼拜佛陀、绕塔,然后做早课和晚课,诵经念佛,非常非常的殊胜!记得第二天下午在菩提树下静坐,内心非常的平静安宁,丝毫也没有感觉到气温的炎热。周围不仅风景秀丽,鸟语花香,而且尽是虔诚的佛弟子们在精进地修行。感觉自己就是身处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佛陀仍然在讲经说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微闭的双眼,刚巧看到一片菩提叶飘落在末学的左腿前,非常的欢喜感恩!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来仔细端详。叶子不是很大,但长得很饱满,轮廓就像一颗心的形状,而且纹路清晰可见。似乎象征着佛的心法清净无染,永恒不灭!

     

      从菩提树下的金刚宝座向东大约十里,有一座小山丘,周围有树林,后人称之为「苦行林」,是悉达多太子在成等正觉之前与五比丘曾经苦行六年的地方。登上苦行林的小山丘,跟随当地的导游来到山顶的一处山洞前,据说在这里佛陀度过了六年苦行的大部分时间。山洞的洞口非常的狭窄,一个人只能半蹲着才能进去。已经90岁高龄的性空长老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个钻了进去。洞内只能容纳7-8个人,非常的潮热,借着微弱的烛光,能够看到在中间供奉着一尊悉达多太子像。身体非常的瘦弱,眼窝深陷,颧骨突起,胸前一根一根的肋骨清晰可见,可以说只剩下皮包骨头了。想像着太子所经历的种种苦行,弟子真觉得心如刀绞一般,唯有让悲伤感恩的泪水尽情地流淌,洗刷自己千百劫以来的罪障。当年悉达多太子毅然放弃了王宫中的荣华富贵,又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苦行,唯有心中的大愿和信念始终不退,那就是要寻求人生真正的解脱之道,为救众生脱离生死的大苦海!

     


     

  • Default
  •  



     

      我们朝圣团在菩提伽耶共停留了三天,周围的一切似乎把我们带回到了2500多年前佛陀的足下,感到异常的亲切和温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第三天在正觉寺旁做完了晚课,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导游也在招呼我们离开了。当时真有一种依依惜别之情,三步一回头地仰望着正觉寺宝塔,眺望着里面庄严慈悲的佛陀。末学来到菩提伽耶以后,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为佛陀请「三衣」(袈裟)来供养三宝。否则,不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马上请示了达义法师,并且与导游商量,终于同意我和仁淑师兄暂时留下,请「三衣」供养佛陀,然后尽快搭车回旅店。当天正觉寺关门的时间较晚,我们还有机会。更加幸运的是,寺内的侍者正准备为佛陀更换袈裟。我们马上虔诚地奉上刚刚请来的「三衣」,并亲眼看着侍者为庄严的佛陀一件一件的搭上。真是因缘殊胜啊!我们不由自主地诵念《心经》和释迦牟尼佛的圣号。感觉每一声佛号都是发自内心的,然后清清楚楚、恭恭敬敬地诵出来,非常的清净,充满感恩之情!在殿堂内拜佛的其他族裔的信众也模仿我们的声音,一同齐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此时此刻,似乎身处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之中,超越了国家的界限、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超越了种族的差别,不论男女老幼全都融化在了佛陀的智慧、慈悲与光明之中。可见佛法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唯有感恩佛陀的慈悲和三宝的加持!

     


     

  • Default
  •  



     

    王舍城——灵鹫山、那烂陀大学

     

      第四天清晨驱车前往王舍城,世尊曾经在此地弘法无数。在佛陀涅槃之后,佛教经律的「第一次集结」则是由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阿罗汉在灵鹫山下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因此又称「王舍城结集」、「五百结集」或「七叶窟集结」。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灵鹫山,因为山顶有块巨石形似一只鹫鹰而得名。佛陀曾在灵山宣说《大般若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等大乘经典,并有「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传法圣事。想当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开创了禅宗以心传心之法脉。

     

      我们在上午就抵达灵山脚下,由于当时在印度已经步入春夏之交,晚上虽然凉爽,但白天户外温度依然高达摄氏30多度。导游说徒步上山年轻人最快也要半小时以上,担心年纪大的人吃不消,而性空长老毫不犹豫地说要自己走上去。真可以感受到他老人家对于佛陀和佛法的一种强烈信念与恭敬之心。后来考虑长老90岁的高龄以及时间等因素,达义法师还是劝请长老坐轿子上山。由于当时比较仓促,大家也忘了让长老把早上穿的毛衣脱下来,就坐上了一顶有两个人抬的狭小的轿子里。轿子一路上忽快忽慢,忽高忽低,颠簸前行。我在旁边陪着都觉得晕,心想坐在里面肯定不好受。但见长老盘腿端身正坐,双目微闭,双手握着头顶的扁担,如如不动,好像入定一般。别人问他感觉怎样,总是说:「可以,可以。」终于到达了山顶,我们大家都是大汗淋漓。再看长老,头上一点汗的痕迹都没有。真是不得不佩服长老的定力和清净心。在灵山顶的如来说法台内,我们头顶蓝天,面向山谷,遥望着远处的群山,一同恭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里有一种空灵的感觉,非常的清净。之后想到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曾经因持诵《妙法莲华经》而入法华三昧,在定中亲见灵山一会仍犹未散,释迦牟尼佛仍然在灵山说法。众生只因业障深重、智慧浅薄,所以无法看见。末学唯有惭愧万分地向四方恭敬地礼拜。

     


     

  • Default
  •  



     

      下午大约3点左右,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那烂陀寺(Nalanda)的遗址。那烂陀是梵文,意为「施无畏」,也被称为那烂陀大学,是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同时还教授哲学、逻辑、语言、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那烂陀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佛陀的时代,世尊曾经在此说法三个月,这也是佛陀的两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的故乡。后来龙树菩萨、无着菩萨、世亲菩萨等都曾在此地修行讲学。西元5世纪后经不断扩建,总占地面积达到将近3平方公里,现在挖掘出土的不过十分之一左右,看过去依然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目前已清理出来的建筑遗址有十几处,多为红砖砌成,讲堂位于中间,僧房环绕于周围,不计其数。在鼎盛时期曾经藏书九百万卷,教师近两千人,常有各国的僧人学者万余人在此修学,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学府。

     

      唐朝著名的高僧玄奘三藏法师西域取经,曾经在此修学讲习数年之久。玄奘大师凭着对于佛法坚定的信心和顽强意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从长安出发到达那烂陀寺,一共走了4年多的时间。玄奘大师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不仅是一篇记载了大师西域取经心历路程的经典游记,而且还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印度乃至中亚地理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很多珍贵的佛教遗址、佛塔、佛寺等,都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挖掘出来的,包括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那烂陀寺遗址等等。可见玄奘三藏法师对于整个佛教界乃至于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可磨灭!在那烂陀寺众多狭窄的僧房当中,有一间在其一侧的墙壁内又开了一个小小的洞(暗室)。据说这间就是玄奘大师当年曾住过的寮房,而小小的暗室是专为他老人家闭关修行而用。

     

      在那烂陀寺遗址的中间,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讲堂,想必是当年非常重要的讲经说法之处。在李师兄的倡议下,众人祈请达义法师升座为我们开示,大家也算是当一次那烂陀大学的学生吧。达义法师法相庄严,为大家讲述开启佛法智慧的重要经典——《心经》的要义。同时告诫我们这些在家修行的居士们,虽然身处尘世,但应念念不忘感恩三宝,不忘解脱众生之苦,犹如纯洁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同时要牢记世尊的教言:「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对佛法和自性充满信心!大家听后个个都法喜充满,精神倍增。

     


     

  • Default
  •  



     

      傍晚5点左右,我们来到了那烂陀寺遗址中高大的舍利弗塔前,这座塔分三层,外观雕有精美的图案,角楼的壁龛中雕刻着佛陀在菩提伽耶、王舍城和鹿野苑弘法的故事。整个建筑群疏密有致,高低起伏,可以看出当年设计者的巧妙构思。那烂陀寺的所在地不仅是舍利弗出生的故乡,也是圣者进入涅槃的地方,所以意义非同寻常。当我们随长老和法师们诵经、赞佛并回向的时候,但见无数只黑色的大鸟从舍利弗塔上飞起来,并且在塔与大众的上空盘旋,犹如舍利弗塔的众多守护神一般。此时正值夕阳西下,似乎也象征着圣人们的离去,不免增添了几分伤感。

     


     

  • Default
  •  



     

    毗舍离—— 佛陀传法之圣地

     

      第5天一大早启程,经过大约7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八大圣地之一的毗舍离(Vaishali)。毗舍离是佛陀宣讲《大宝积经》之圣地,也是维摩诘居士当年居住并撰写《维摩诘经》的地方。这里也是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率领500女众出家的地方,可谓开创了女众也可以出家修行之先河。毗舍离还是佛陀带领僧团两次结夏安居的地方,在最后一次的结夏安居时,佛陀在此地告诉大众,自己将于三个月后入涅槃。历史上曾经在此地兴建佛舍利塔,但已遭到伊斯兰宗教狂热分子的毁坏。遗迹中保留相对完好的是阿难尊者的舍利塔,宛如一个倒扣过来巨大的钵,象征着尊者的辞世。另外还有著名的阿育王石柱,这是所有在印度境内保持最完好的一个阿育王石柱。柱头上蹲坐着一头威猛的石狮子,非常虔诚地守护着前面的阿难尊者舍利塔。阿难尊者当年是佛陀的侍者,经常跟随佛陀到各地弘法。而且阿难尊者对于佛说的法具有强记的智慧,可以说是过耳不忘,在佛的诸大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所以,在佛陀涅槃之后,众人推举阿难尊者诵出经藏,而由「持戒第一」优婆离尊者诵出律藏,并由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一致印证之后,成为佛教经律的起源。而百年之后的第二次集结,则是在现前的毗舍离进行的。朝圣团随长老与法师们一同诵经、饶塔,以表达内心中对佛陀与尊者们的感恩和回报。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