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般若心经》纵观生命现象

 

发布: 2014-08-24 11:26:03   作者: 心澄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称为《般若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既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本经不但文简义丰,易于诵念;还破色显空,令人开发智慧,揭开诸法虚假的现象,照见诸法空性的本体。可以说是建筑人类精神堡垒的上好原料,是发掘人生真谛的利器;亦是度生死海,登涅槃岸的导航。 《心经》言:「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欲想度一切苦厄,出三界,了生死,固然要受持读诵此经;欲想成就佛果菩提,证究竟涅槃,更要研究受持此经。

     

      《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是整个大乘佛教的心要,也是六百卷《般若经》的中心、心脏、精要,在所有的佛经之中,是文字最精简、组织最严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经。自古及今,广为佛教僧俗二众持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数亿人会背诵它。其流通之广,影响之大,其他经典根本无法出其左右,与其比肩!

     

      《心经》所揭示的是「缘起性空」,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皆空的佛教义理,而归于「无所得」。依靠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佛果。

     

      《心经》的内容分成三个段落:

     

      第一段是「序分」,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序言」或「序论」,经文一共有四句25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经文开始序说了由五蕴组合的人生的生命现像是空,在认识人的生命现象,不是真实可乐的事实之后,还要超越「空」、「有」以及「苦」、「乐」的执着,「借假修真」更积极地运用人的生命现象去修福修慧。

     

      第二段是「正宗分」,阐述了五个观点:

     

      (一)人生观:

     

      指出人的五蕴身「色、受、想、行、识」是空的,因此,人的本身就是解脱自在。经文共七句27字:「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五蕴是「缘起性空」的。龙树《中观》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凡是因缘合成的现象,自性皆是空的,不仅自性空,此空也是空。说诸法存在,是就假名而言;离开有无二边,即是中道,即是《般若心经》所说的空义。以此类推不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总括而言,就是「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

     

      (二)宇宙观:

     

      包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讲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脱自在。经文共十一句54字:「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诸法」的法相,就是五蕴构成的人生现象,以及人类生命所依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也就是《心经》所讲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生理现象;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的心理现象,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生活环境。 《心经》所说的「空相」,是指世间的一切现象,皆是虚幻不实。从超越于对立、超越于统一的立场来看,既然没有「一」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二」。诸如「生灭、垢净、增减」,乃至大小、方圆、高低、长短、黑白、南北、东西、美丑……。就像《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诸法空相」的意思。

     

      (三)人的三世因果观:

     

      阐述人在生来死去之中就是解脱自在。经文共六句28字:「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盡。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人类生命三世流转的流程,称为三世十二因缘,也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缘生缘灭的关系。

     

      不仅圣者所修的「十二因缘」要破除,就连四谛「苦集滅道」、及菩萨所修的「智」、「得」,亦要破除。这些只不过是我们通向无上正等正觉(佛果)的路标,或者说是阶段性的过程而已。这些统统是方法和工具,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故此,作为菩萨不能只停留在「标指」的阶段,要借由「标指」去「望月」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四)菩萨的境界:

     

      这是解脱自在最好的楷模。经文共八句39字:「以无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经文「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的「智」是般若,「得」是得到结果。菩萨有深般若的智慧,所以能知「空」而离「苦」,不再贪生怕死,也不再患得患失。凡夫众生则必须求得般若的智慧方能离苦,所以说有所「得」。

     

      (五)佛道:

     

      这是菩萨的理想和目的,也就是解脱自在的终极圆满。经文共三句22字:「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仅十方世界的大菩萨依靠般若的智慧,而获得究竟的涅槃,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于因地),无一不是依靠般若的殊胜微妙法门修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圆满佛果的。可见智慧实是成佛的主要因素。

     

      最后一段是「流通分」,即一般所称的「结论」。经文共十四句65字:「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萨婆訶。」

     

      《心经》是至高无上的究竟法门,因此说「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佛法之中最有用、最踏实、最高超的法门,它就是大神咒——慈悲广大,大明咒——智慧广大,无上咒——无能超越,无等等咒——无与伦比。经文「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萨婆訶」。 「揭諦」是「去」的意思。 「波罗揭諦」是去彼岸,到彼岸去的意思。 「波罗僧揭諦」是说我们大家一起去,一起到彼岸去。去做什么呢?去成就佛道,即是「菩提萨婆訶」。若将整个咒语连起来翻译是:「去吧!去吧!去彼岸吧!大家去彼岸吧!大家一起去彼岸,成就菩提佛道!」

     

      佛法的精粹在于智慧,离开智慧讲佛法,只是世间的知识和学问。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所说的法,都是由智慧产生的,而说法的目的,是希望听闻佛法的人,能经由他所传的修行方法得到智慧,只有得到智慧后,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在。因此,《心经》是从般若智慧产生的,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开显佛性,达到开悟的境界,是智慧人生的经典。

     





     

  • De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