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义大和尚佛七开示(第六天)

 

发布: 2018-12-24 22:23:15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达义大和尚讲净土法门的思想

 


 

  今天是湛山精进佛七第六天,时间过得很快。这几天我们介绍了净土法门的思想和殊胜。

 

  • Default
  •  


     

      昨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永明延寿禅师,他提倡禅净双修。专著:四料简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永明寿禅师,他不仅讲世间法也讲的出世间法。

     

      昔日有人问大师:念佛有何利益?

     

  • Default
  •  


     

    (永明延寿禅师画像)

     


     

    永明延寿大师答曰:

     


     

      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诸大善信!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怀,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安乐也如是,病苦也如是。生也如是,死也如是。一念分明,有何问人觅归之途!

     

      所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 Default
  •  


     

    (永明延寿禅师画像)

     


     

    永明延寿禅师贡献

     


     

      除“禅净四料简”之外,永明延寿禅师的著作还有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等。禅净双修成了这些著作的唯一主旨。倡导“唯心净土”成了永明延寿大师一生最大功绩。

     

      延寿禅师不只是单一提倡狭窄的“禅净合一”,而是更大范围地提倡“教禅合一”;也不是单一提倡“唯心净土”,而是更广泛地号召“万善同归”。晚年的永明延寿大师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督建高达五十余丈共九层的六和塔,以作镇潮之用,巍巍立于钱塘江边,蔚为杭州一大景观。

     

      永明大师集大乘佛法于一身,继承慈愍三藏融通各宗,会归净土的思想,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折衷法相,三论,华严,天台,以禅融合贯通各大宗派。

     

      永明延寿大师的名字与阿弥陀佛名字(阿弥陀佛即无量光无量寿)的含义也暗合,教界古德多指其为阿弥陀佛再来。他在后期极力唱说,“理事合一”,“禅净双修”之要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雍正帝更称永明延寿大师为“六祖后古今第一大善知识”。

     

  • Default
  •  


     

    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净土为旨归,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听佛声,摄住意根作观想,紧紧制服,其他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脱。

     

      古往今来诸多净宗祖师大德在精修净业中积累了诸多的念佛方法,经略举如下十种:

     

      十念法.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追顶念.高声念.金刚念.随息念佛.系缘念.观字念.持名与观想合修.临睡观念法

     


     

    1. 十念法

     


     

      每天早上面对佛前或西面,正立并且合掌,尽一口气念阿弥陀佛。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

     

      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忙碌事务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古昆法师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 Default
  •  


     

    2.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想杂念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

     

      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 Default
  •  


     

    3.追顶念

     


     

      念佛要一心不乱,只以一句佛号,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捉贼,努力直前,很少间断。不可高声伤气,不可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不可轻松养识,不可沉静堕昏。坐、立、行各半技小香,周而复始,均匀不断。

     

      此法或在健时一日间一做,极力追顶,猛之又猛,情识不断,物我同消,一法不立。此个光景,名为一心不乱。或于每坐念佛末后一用,或妄想汹涌时用,此法须善用,否则,容易受病。

     


     

    4.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声声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别具一番境界。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涤荡五阴之尘垢,观音入心,则心易专而杂念少。

     

      《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

     

      又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高声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 Default
  •  


     

    5.金刚念

     


     

      金刚念即是微声念佛。

     

      坐着念,念的声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恰恰听到,旁的人如果没有挨得很近,是听不到的。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字字清清楚楚,耳听得到,眼好像仿佛也看得到。念时必需听得清清楚楚,到后来连自己身体都忘记了,到了这境界,既不散乱,也不昏沉,也可以得定。因为散乱和昏沉,多半为身体所障碍。

     

  • Default
  •  


     

    6.随息念佛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

     


     

    7.系缘念

     


     

      行往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系念佛号。虽事务忙碌,内心亦不忘于佛及忆净土。

     


     

    8.观字念

     


     

      当徐徐称念佛号时,随每字音声,内观字形,或观中文字形南无阿弥陀佛,或观梵文字形Namo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意根观照字形清清楚楚,声与字相应不乱,耳根与意根并摄。摄心显著,净念易成。

     

  • Default
  •  


     

    9.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跌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净业。持名方法有三种方法:(1)自坐莲花想、(2)白毫观、(3)阿弥陀佛观

     


     

    (1)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弥台上,端然不动。

     

      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

     

      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跌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稜,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

     

      《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10.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发愿已,正念入观,或临睡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但办专志,必如所愿。

     

      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冀净业学人于每日功课后,或临睡时行之。

     

  • Default
  •